那幾年的內心多麼忐忑不安,現在就有多高興,花母以為自己終身無子女緣的,她甚至為此勸過花父再娶的,還好,終於……

花家的孫子輩不乏有取名愛國、愛軍、愛黨、建國、建軍、建業的,這些都是新華國成立後取的名字。

而花茶的名字也是早就娶好了的,哪怕她還沒出生。

所以,緣分吶。

不是,這都是小說定律。

花母原名程美玲,今年其實也才二十四歲而已,但這個年代來說是不小了,像她大嬸嬸二十六孩子都三個了,最大的那個也八歲了。

花茶呆在孃胎都快九個月了,而她媽自從懷了她之後,據說面板白裡透紅的,身體越來越好不說還完全沒有任何不適。

夫妻倆想到馬上就有一個人嬌嬌軟軟的小閨女,別提多高興多興奮了。

當然高興和興奮可不止這夫妻二人,家裡的女人都是生過孩子的,尤其接生的事,她們三個做奶奶的都幹過,那幾年來不及或者找不到接生婆的時候都是她們三個年長的自己來的。

你說花家這麼大的家庭鬧矛盾不?鬧啊,怎麼不鬧?自己牙齒還會咬到舌頭吶,這麼多人的大家庭又怎麼可能每天和諧的。

但太爺太奶把持著家裡的財政大權啊!俗話說,有錢的人才有話語權,有錢即有權嘛。

明面上他們三家是分家了的,但實際上他們一大群人都靠花家祖上積蓄養活的,不然這麼多張嘴早就把家吃垮了。

(這裡將花爺爺三兄弟分為大房、二房和三房。)

花茶所在的二房一家,她媽是她爸撿回來的,她大嬸嬸據說是他大伯的童養媳,那個小嬸嬸則是全家搬到這邊後娶的鄰村的。

她大嬸嬸和她媽沒什麼好說的,基本都是沒有孃家人了的,至於這個小嬸嬸的孃家,聽她媽嘮過,小嬸嬸孃家男人都好吃懶做,所以家裡比較窮的那種。

而那幾年又剛建國,她小叔叔心善又心疼小嬸嬸,最後將她小嬸嬸以五十斤的粗糧和十斤細糧給換了回來。

換回來的時候聽說很瘦,養了兩年才養胖一點,又過了一年這才生了一個兒子。

花茶清醒的聽到了她小嬸嬸和她媽的對話。

“二嫂,還是你好過啊,沒有討厭的孃家人。”她的孃家人除了上門打秋風以外還能幹嘛吶?!

“怎麼,你家兄弟又來找你了?!”這個弟妹也是可憐,有那樣一個孃家。

“可不是嘛,他們這是知道老三這時候不在家才跑來的,隔得近他們打聽的一清二楚的,沒臉沒皮的樣子我都沒臉看。”她在那個家從來沒過過一天好日子,成天干那麼多活卻只有一碗數得清米粒的稀粥配一個小的可憐的土豆。

她那個奶奶說什麼餓不死就行,反正她就是個賠錢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