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茶那些嬸嬸哥哥們,好傢伙,比別人上班打卡還要準時,所以花茶不想知道什麼也很難對吧。

何況她靈魂不是真的胎兒。

花家早在戰亂的時候就從城裡搬到了老家這邊安家落戶,好在老家根基在這也還有個堂爺爺的存在。

花老太爺花了巨資修建了這座大院子,勉強夠現在的花家大小五十口人住。

大院子有多大?老太爺是有成算和遠見的人,考慮的也多,對外是三個兒子(花茶爺爺三兄弟)每家一個大院子連在一起,院牆打通,但對外還是三張大門的,中間的這個院子是大爺爺住的,因為太爺太奶是跟著長子生活,住中間也剛好左右院子一個兒子也方便。

當時建成可是村裡乃至整個鎮子一大談資,哪怕是現在也是不可謂不壯觀。

但太爺人聰明,對外宣稱建這座院子花光了祖上積蓄甚至變賣了縣城的房子家產,因為是新落戶的,甚至打算借款宴請鄉親吃宴。

所以當太爺當著所有鄉親面宴請了願意借款的人時,村民們也才真正相信花家確實無積蓄了。

花家這麼做不是沒道理的,雖然花家男人多不怕誰,但想要融入進這個村子來拳頭是不會有好名聲的。

花家的男人靠著老太爺運作無一人參軍外出的,具體原因花茶就不知道了。

花茶的爺爺一家一共十二人還不包括尚在孃胎的她,也是這三個院子住的人口最少的一家。

太爺太奶和大爺爺一家住,一起二十一口人,小爺爺一家十七口人,這麼大家族的在整個鎮子也都是屈指可數的,尤其花家無女娃的傳言一出,附近大小姑娘更是盯著花家未婚的男人。

三個院子連通都種了不少菜,得有一畝地左右的大小了,唯一的一口井當然是在中間的院子裡,要知道整個村子也才一口井,但花家卻單獨打了一口,這都是壕的表現。

因為是後來戶,當初的宅基地也不夠大,所以他們的房子就建在村尾又是山腳下,這才沒有太打眼,至少外來的人都不會注意。

當然了,建這個房子可是送了不少禮的,這時候不興送錢都是送禮。

白酒,紅糖,布料可都是緊俏貨,但花家男人多也沒讓村民幫忙什麼就是。

至於花家的家產,當然不可能只有那麼點了,他們在外多年,老太爺早就將家產分別讓三個兒子藏好地方了,不然他們拿什麼養活這麼大的一個家庭啊。

花家注重教育,除了那些媳婦子外所有男丁到了年齡都是會安排上學的。

只是戰亂那幾年斷了罷了,學上不了他們就自己教,現在新華國了到了年齡的也早就放到了鎮上的學校。

花家其實在城裡的房子也還在,但也只有那一座了,畢竟住久了有感情現在也有專人看管,原文女主的母親就是其中的一員。

對外宣稱是全部變賣了,但其實也差不多了,因為只有這座院子罷了。

花茶的媽媽其實是戰亂時花爸爸“撿”的媳婦,具體怎麼個經過倒是沒說,但他們很恩愛就是。

還有一事,花茶是花父花母唯一的孩子,花母好幾年沒懷上還以為不會有了,沒想到不但有了還被告知是懷的女娃娃,花母為此也是感到高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