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8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第2/4頁)
章節報錯
比如電視劇中常見的打鐵,就是古代最常用的軋鋼技術。
冷卻的原理和軋鋼差不多,常見的是水冷,即打鐵後鐵匠會直接往燒紅鐵塊上淋一瓢水。
現代鍊鋼工藝當然不會用這種精確度極難掌控的方法,在寶鋼的實驗室中,蘇裕民能找到至少200種冷卻方式。
其中有14中還是他自己發明的。
可這200種冷卻方式裡,竟沒有一種可以在7秒內將五噸鋼水徹底凝固的。
王衛東看著蘇裕民,嘿嘿一笑:“為什麼不可能?
別說7秒了,我還有辦法在5秒之內達到同樣的效果。
你若不服,咱們可以打賭。
一座12噸的真空感應熔煉爐怎麼樣?我記得你們寶鋼最擅長的就是作這個。”
蘇裕民聞言連忙擺手:“我可不敢和您老人家打賭,別是5秒了,就算你說3秒我都信。”
開玩笑,以前鞍鋼就有個工程師不服,非要和王衛東較量較量。
結果褲衩都輸沒了。
有如此前車之鑑,蘇裕民才不會傻到和對方硬剛。
只是他認慫的同時,又忍不住思考對方是怎麼做到的。
因為對鋼材來說,冷卻時間越短,煉出來的鋼效能就越好。
所以眼前高爐中雖是粗鋼,但其韌性估計比精鋼絲毫不差。
見沒釣到魚,王衛東有些遺憾,他又指揮人將鋼材取出,放到精煉爐中二次冶煉。
然後是軋鋼、冷卻、加料……
由於是實驗,這五噸鋼材被王衛東分成三十個小組,用不同的方式鍛造。
因為工作量較大,身後那些跟他學習的技術員也不再只記筆記。
他們根據王衛東的實驗方桉指揮工人忙碌,自己則不停的測量各項資料,並做對比分析。
傅松本來對鍊鋼還很好奇,但很快就失去了興趣。
加上鋼材鍛造全程高溫,稍有不慎便會爆炸。
短短半天,那個用來初步熔鍊鐵礦石的高爐就炸了三次。
雖然沒人受傷,但依舊看的傅松心驚膽戰。
作為一名商業奇才,哥們擅長的是賺錢,不是實驗研究。
所以我還是回辦公室喝杯茶,順帶幫晨星筆芯廠設計下未來的發展方向吧!
想到就做,傅松趁人不注意,忙轉身熘之大吉。
*
王衛東的實驗一做就是七天。
這七天中,傅松終於親身體會到老一輩研究人員是何等瘋狂。
王衛東眼中充滿血絲,他已經兩天兩夜沒休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