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麻煩一點的操辦方法,一般還要多出些獻俘、授馘等步驟來。

獻俘的方法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把俘虜押到宗廟殺死祭天,以此來向祖先報告戰爭勝利的訊息。

只不過這種方法如今用的已經不太多了,因為在周公制禮作樂時,曾嚴禁諸夏用這種方式對待兄弟之邦。

諸夏之間鬧矛盾歸鬧矛盾,但誰要是敢這麼對待敵國的俘虜,那名聲可就臭完了。

所以諸夏間一般採取另一種獻俘的方法,即將得到的俘虜送給周天子,交給天子發落。

這種手段,雅稱叫做‘奉天子以討不臣’。

具體解釋起來,叫做‘造成既成事實再告知天子’。

用大白話來描述,就是‘仗我已經先打贏了,天子你給我補個批文吧’。

而授馘,則是奉上敵人的左耳,並以此來計算戰功。

除此之外,還要在宗廟中向先祖的神主還願等等亂七八糟的具體事宜。

不過宰予看到這裡也頗感驚奇,因為魯國身為禮儀之邦,在其他地方簡省,宰予都可以理解。

但在禮儀方面從簡,那可真是自打宰予生下來見到的頭一回。

宰予正在好奇時,那邊,叔孫州仇、季孫斯等人已經完成了交接。

軍伍來到曲阜城下,愷樂愈加隆盛,周遭的樂師們也唱起了《彤弓》以歡迎這支大勝而歸的正義之師。

“彤弓弨兮,受言藏之。我有嘉賓,中心貺之。鐘鼓既設,一朝饗之。”

(紅漆雕弓弦鬆弛,功臣接過珍重藏。我有這些尊貴客,心中實在很歡暢。鐘鼓樂器陳列好,一早設宴擺酒饗)

三軍主帥來到魯侯面前依次見禮,宰予也走下戰車,來到魯侯面前拜見。

“菟裘大夫宰予,幸不辱命,得勝而還。”

魯侯看到宰予,笑眯眯的開口道:“寡人雖遠在曲阜,但依舊聽聞您在大野澤畔立下的赫赫功勳。

雖未能親眼目睹您身先士卒、攻克陽州的蓋世之勇,但您的事蹟卻早已在百姓之間口耳相傳。

我魯國有宰子您這樣的賢臣良士坐鎮,何愁萬民百姓不得衣食豐足,何愁不能復興先君伯禽昔日的偉業啊!”

宰予抬起腦袋正想要回答,結果他驀地一抬頭,這才發現魯侯今日的服裝,怎麼好像與往日大不相同。

堂堂一國之君,如何穿了件麻布衣服?

但好在他的反應快,宰予聯想到今日凱旋儀式的簡省,頓時有些明白了。

宰予拜道:“作戰取得勝利,這哪裡是下臣的功勞啊!這一切,都是國君您的恩德所致啊!

有您的恩德在上,宰予在中奉受您的命令,之後再傳達給下方聽令計程車卒們罷了。

如果您沒有恩德的話,士卒們又如何會聽從我的調遣,眾將又如何會心甘情願的奉受您的軍令,奮不顧身的去與強大的齊國搏鬥呢?”

魯侯聽到這裡愣了一下,旋即笑著擺手道:“大夫不必謙讓,這一切都是您的功勞,寡人又哪裡有什麼德行可言呢?”

宰予回道:“下臣雖然學識淺薄,但願意談一談您所具備的德行。”

魯侯之前還以為宰予是謙虛的推讓功勞,所以才拿他的德行說事,誰能想到宰予居然是認真的。

魯侯驚奇道:“難不成寡人真的有什麼德行嗎?”

宰予道:“您當然是具備德行的人了。

《禮》中說:如果國家八個月不下雨,國君吃飯就不殺牲。

如果年成不好,國君就要捨去綾羅綢緞、金銀珠玉,身上只穿麻布之衣,束髮的飾物也只用竹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