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侯接過書信只輕輕掃了一眼,便驚得失聲喊道:“什麼?!”

他轉眼望向宰予,連聲問道:“宰子,這訊息可信嗎?”

宰予道:“古諺有云:民保於信。下臣又怎麼敢用這麼重大的事務欺騙您呢?”

季孫斯等人聽到二人的對話,還不知道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到底是怎麼了?”

“晉國內部是發生了何種變故嗎?”

魯侯也不回答,而是將那封書信交給堂下傳閱。

季孫斯等人看完了信,一個個也變了臉色。

“宋國的樂祁居然死在了歸國的路上。”

“他因為捲入晉國內部的爭鬥,被羈押在晉國長達三年,現在範鞅好不容易鬆了口,誰知道居然……”

“樂祁是因為趙鞅求情,再加上衛國叛晉,各個盟邦也因為此事與晉國離心離德。範鞅頂不住壓力,這才答應放人。你們說,樂祁的死會不會……”

“倒也不是沒有這個可能,畢竟樂祁死後,範鞅作為執政卿,最先想到的居然不是如何善後,而是派人去搶奪樂祁的屍體,打算借他的屍身來要挾喝令宋國,這實在是……”

孔子讀完了信,也是免不了閤眼長嘆道:“禮崩樂壞啊!”

宰予見到各位大夫們的火氣都被撩起來了,這才適時出列請願道。

“宋國為了能夠迎回樂祁的屍身,必然不敢馬上背叛晉國。但晉國作為大國,先是在盟會上羞辱衛國,後又挾持宋國上卿的屍身。

而我國的陽虎在敗亡之後,也得到了他們的收留。我聽說,晉國之所以收留陽虎,是打算藉此觀察我國的態度。

如果我國聽從晉國的調遣,那麼自然皆大歡喜。如果我國背叛晉國,那麼晉人就打算派出軍隊護送他回國,讓陽虎重掌我國的大政。”

宰予說到這裡,季孫斯的臉頓時黑了下來。

宰予接道:“現在,晉國能夠決定由誰來執掌魯國的朝政。那麼今後,是不是晉人也可以決定應該由誰來擔任我國的國君呢?”

此話言畢,魯侯的臉色也變了三變。

晉國能不能決定由誰來做魯國的國君,這一點他深有體會。

原因也很簡單,因為他魯侯宋就是由晉人擁立的。

當初他的兄長魯昭公在晉國病逝,按照規矩,魯侯應當由昭公的兒子公衍或者公為繼位。

然而,三桓與公衍、公為交惡,所以就給範鞅行賄,改立了昭公的弟弟公子宋。

雖然魯侯能做上這個位置,離不開晉國和範鞅的幫助。

但感謝,也得分時候。

從前他不是魯國的國君,當然希望晉國能插手魯國的內政。

現在他就是魯國的國君,晉國如果再幹涉魯國的內政,那就別怪他翻臉不認人了。

且不論晉國這兩年對宋國和衛國乾的那點破事,就單說晉國容留陽虎這件事,魯國也不能忍。

衛侯之所以一直對晉國抱有怨氣,除了晉人在幾次盟會上看輕衛國以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晉國曾多次收留衛國的叛黨。

衛侯的爺爺衛獻公時,衛國上卿孫林父便帶著封邑投靠了晉國。

有了晉國在後面幫他撐腰,衛國丟了城邑也只能忍氣吞聲,絲毫不敢進攻孫林父。

而衛侯這一代,齊豹、褚師圃等人發動叛亂,失敗之後,也是晉國收留了他們的黨羽。

從前盟會上,魯侯還能安慰安慰衛侯,勸他心胸放開闊,做人大度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