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老爹打下的堅實基礎和良好聲譽,季孫宿剛剛上臺不久,就動起了瓜分公室的歪心思,提出了‘作三軍’的議案。

此時,國君魯襄公尚未及冠,因此無法親政,國內大事的決策權都掌控在三桓手中。

而此時孟氏和叔孫氏的話事人,孟孫蔑和叔孫豹雖然都反對作三軍,但他們又不願破壞國內團結,再加上作三軍對於他們兩家也的確有好處,所以最終還是透過了這項軍制改革。

所謂的‘作三軍’,並不是簡簡單單地在原先兩軍的基礎上增設一軍。

而是將原先從屬於公室的的兩軍一分為三,重新編定為三個軍,而三桓也把自家持有的車兵充實到三軍之中。

這樣一來,由於三桓都出了力,所以也就可以順理成章的向國君要求,各自掌管自傢俬兵所在的那個軍。

而為了削弱公室的影響力,提升自家的實力,三桓又相繼出臺了配套政策。

季氏直接侵吞了上軍原本應該繳納給公室的全部賦稅收入。

叔孫氏則是收取中軍一半的收入,另一半依舊交給公室。

孟氏是收取下軍四分之一的收入,其餘四分之三交給公室。

經過‘作三軍’後,魯國的財政收入被平分為十二份。

公室佔據五份,季氏佔據四份,叔孫氏佔據兩份,孟氏佔據一份。

而由於三桓把持著向三軍徵稅以及人事調動的權力,所以慢慢的,三軍所效忠的物件也就從公室變成了三桓。

‘作三軍’之後又過了二十五年,吃的滿嘴流油的季氏,權力慾再度膨脹,於是又提出了‘廢中軍’的議案。

要將原先的三軍重新整合,把那些忠於公室的人全部踢到中軍,然後再廢除中軍的編制,使得魯國軍中再無忠君之人。

而此時叔孫氏和孟氏也徹底看破了季氏的手腳,於是便聯起手來反對季氏,說什麼也不同意繼續削弱公室。

而季孫宿也怕把他們兩家逼得太狠,所以便暫時收斂鋒芒,再不提廢中軍的事了。

誰知此時叔孫氏的家主叔孫豹突然病逝,而他的幾個兒子為了爭奪繼承權大打出手,而季孫宿見狀果斷出手把水攪渾,扶持地位卑賤的庶子豎牛上位。

豎牛上位後投桃報李,立馬代表叔孫氏答應廢中軍。

而孟氏此時也剛剛換屆,新上臺的家主孟孫敖年紀輕輕、資歷尚淺、威望不高,所以也不敢反對季孫宿的意見。

於是廢中軍的計劃得以透過,自此以後,三桓四分公室。

季氏獨自統領上軍,孟氏與叔孫氏各自統領下軍的一半,而魯國公室則徹底失去了對於軍隊的控制權。

現在陽虎挾持季孫斯作亂,而國內無人能敵,這完全可以說是季氏的現世報。

要不是他們開了‘下克上’的頭,陽虎又怎麼敢有樣學樣的照做呢?

如果不是季氏對另外兩家做了太多缺德事,叔孫氏和孟氏又怎麼會對陽虎的所作所為視而不見呢?

換而言之,哪怕公室還儲存有一些基本力量,陽虎最多也就是掌控季氏,而不是做到陪臣執國命這一步。

宰予望著面前厚厚的一沓資料,真是邊看邊搖頭。

“真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也不知道季武子當初幹這些事的時候,有沒有想到有一天會走到這一步。

現在上軍受季氏統轄已有六十年之久,對於上軍將士來說,吃的是季氏的俸祿,受的是季氏的恩惠。

只要季氏不下令,就算國君都調動不了上軍。再加上陽虎經營上軍也有三年了,現在要想讓他們對陽虎反戈一擊,只怕是不容易啊……

可如果要真刀真槍的與上軍打上一場,孟氏和叔孫氏幫忙倒還有一戰之力。

但凡他們當中有一家猶豫不決的話,難不成還真得讓我菟裘甲士以一敵百不成?”

宰予正在思慮之間,子貢忽然開口道:“子我,昨天我給你遞交的訊息你看了嗎?”

“什麼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