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野澤的水域寬大浩蕩,足有百里之廣闊。

正因為水域面積大,所以大野澤附近,自然是物產豐饒、資源豐富。

這裡西通雷澤,南通菏澤,東北出濟水,東南出黃水,入菏水,通泗水,聯通淮水,直入東海。

雖然魯國今年乾旱,但大野澤有百川滋養,這裡的魚蝦該怎麼長還是怎麼長。

陽虎天天在營帳裡著急上火,滿嘴起泡,撒泡尿都黃的很。

高張可倒好,平時坐著橋船去湖面上釣釣魚,隔三差五再燉只王八喝點小酒,日子過得和春遊一樣。

宰予聽完了這些軍情介紹,忍不住眉頭一蹙。

情況貌似比他想的還要嚴峻啊!

魯軍明明是本土作戰,怎麼還打出了個勞師遠征的效果來了?

而齊人明明是出國作戰,怎麼搞得還挺以逸待勞的?

你要說直接拋下高張不管,去找陽州、陽穀一代的國夏決戰吧,魯軍這一走,明天高張就敢東出濟水進入汶水,一路向東去威脅幾座魯國東北的重鎮。

還有比這更糟的情況,那就是他們直接南下借道曹國,然後透過泗水進逼曲阜。

總而言之,如果在高張和國夏之間必須選擇一個不管的話。

寧願不管國夏的齊軍主力,也不能不管高張的齊國水師。

想到這裡,宰予也終於明白了為什麼魯國這次打的這麼憋屈了。

問題全都出在了高張的水師上。

從魯國雖然不能說像是吳越那樣水網密佈,但國內的大部分城邑都是沿著泗水、汶水、濟水等大河的流向建立的。

這種建造城池的方式,是為了滿足農業耕作的用水需求。

可偏偏魯國又沒有建立起一支像樣的舟師,這樣一來,打起仗來可就方便齊國人了。

而且就算魯國集中實力發展水師,估計一時半會也沒法趕上齊國。

因為宰予在圖書館翻閱史料時,就曾經看到過齊國與吳國之間將要發生的一場海戰。

齊鮑氏弒齊悼公。吳王聞之,哭于軍門外三日,乃從海上攻齊。齊人敗吳,吳王乃引兵歸。

——《史記·吳太伯世家》

吳齊海戰爆發的時間點就在十幾年之後。

而齊人居然能讓屢次擊敗楚越兩國的吳國水師吃癟,也足以見得他們水師實力的強大了。

要知道,這時候的吳國可正處於全盛的爭霸時期。

而就在被齊國水師擊敗前,吳國還剛剛在艾陵之戰中殲滅了數萬齊軍。

然而陸戰打贏了,吳國人扭過頭來,居然能在他們最擅長的水戰中敗給齊國。

這也不能不說是一樁魔幻故事。

或者說,齊國人多半是點錯了技能樹,要是讓他們安安穩穩的再延續個幾百年,還指不定是誰來開啟大航海時代呢。

宰予琢磨了一下,或許下次見到齊侯的時候,可以多開導開導他。

你的目標不應該是問鼎中原,星辰大海才是你的征途啊!

老盤算著我們魯國這一畝三分地到底算是個怎麼回事?

想要桓公遺留下的財富和智慧嗎?想要的話可以全部給你,去找吧!

我聽說桓公把所有財寶都放在東海深處的蓬萊仙島上,那裡存在著一個黃金白銀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