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六章 以義為先(3K)(第1/3頁)
章節報錯
一輛馬車悠悠自南方駛來,在孟府門前停下。
蓄著長髯的中年人在御者的攙扶下走下馬車。
若是有孟府的僕人在此,見到此人定要尊稱一聲公斂子。
他正是孟氏家臣中的二號人物,受命督管孟氏老巢的郕邑宰公斂處父。
他一抖袖子正要進門,卻看見一個臉上帶笑的年輕人從孟府中緩步走出。
而向來受到孟孫何忌喜愛的御者冉猛則陪在他的身邊,走在前方為他引路。
年輕人出了大門,看見公斂處父,習慣性的向他行了個禮。
公斂處父見了,也點頭施禮作為回應。
隨後,年輕人向冉猛拜別道:“冉子就到這裡吧,不必再送了。”
冉猛滿臉堆笑道:“真是可惜,若非您急著回菟裘,今日不論如何也得留您宴飲以敘舊日之誼。”
年輕人笑道:“宴飲的機會以後有的是,改日您造訪菟裘,我必簞食壺漿以迎冉子。”
冉猛聞言受寵若驚道:“這……您堂堂大夫之軀,猛何德何能竟能受您如此禮遇啊?”
年輕人哈哈大笑:“正因為我如今是大夫,所以才更要尊敬您這樣的賢人啊!
我聽說,治理封地如果沒有賢能計程車人輔佐,就好像鴻鵠沒有翅脖一樣,雖然有飛翔千里的願望,但終究無法到達想要到達的地方。
所以越過江海要依靠船隻,到達遠疆要依靠車子,要治理好地方就要依靠賢士。
您乃是名震魯國的勇猛之士,但在我尚處於卑微之時,便不惜降低身份與我結交。
又屢次向孟子舉我於毫末之中,大射儀上與我比配三耦,一發失射以成就我的賢名。
我日夜跟隨夫子學習上古典籍,雖資質駑鈍,不能領會先賢全部經義,但還是記住了一句話:古之君子,使人必報之。
夫子在教導我時,也曾說過: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古代的君子,得到他人的幫助後必定加倍報答。
大丈夫處事,當用正直來回報怨恨,用恩德來回報恩德!
從能力的角度上來說,您是位不可多得的猛士,所以我作為大夫自然應該以禮相待。
從恩義的角度上來說,您於我有舉薦之德,所以我願效仿古之丈夫,與冉子共舉酒樽對月長歌!”
冉猛聞言大受感動,他本以為宰予只是客套兩句,但這話語中的真誠,卻讓他忍不住責怪自己的小人想法。
他朝著宰予連連再拜,慚愧道:“您能在短短兩年的時間內,便成為在朝堂之上面南而坐的大夫,果然是有道理的啊!”
宰予聽到,只是輕聲笑著,他向冉猛拜別道:“既然如此,我便於菟裘常設一席,以待冉子到來了。”
冉猛咧嘴笑道:“大夫之言,猛豈敢不從!”
語罷,宰予便哈哈大笑著登上馬車,在眾人的注目下離開了孟府。
公斂處父望著宰予遠去的身影,衝著冉猛問道:“方才這位,何許人也?”
冉猛盯著消失在街邊的馬車,慨嘆道:“菟裘賢大夫,宰子也!”
“那便是菟裘宰子?”
公斂處父聞言,也欽佩道:“《易》上說:自其下下,其道大光。以貴下賤,大得民也!
身居要職,卻能尊重下屬的,他的前途就會遠大光明。
地位尊崇,卻能尊重地位卑賤的,就能大得民心。
宰子能把將菟裘治理得當,果然不是沒有原因的啊!”
說完這段話,公斂處父又問道:“只不過菟裘宰子為何會來到主君的府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