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甲士將牌匾交到幾位還沒搞清楚狀況的族長手中,緊接著又聽見宰予的聲音傳來。

宰予衝著身邊的小吏吩咐道。

“凡是擁有這塊牌匾的人家,將他們家中的大門一律用丹漆粉刷,里門的門檻一律加高,作為對他們仁義之舉的表彰。”

“領命!”

幾位族長聽了,受寵若驚伏在地上推辭道:“主君,我們……我們何德何能受此禮遇啊?”

宰予擺手道:“我聽說: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

你們行仁舉,愛護民眾。有禮義,敬重百姓。

那麼我自然也應該以仁舉回報,以禮義相待。

塗刷門楣,加高門檻,贈予牌匾只是我個人的獎賞。

之後,我還會將你們的善舉上報曲阜公宮,國君知道菟裘有你等知禮之士,必會滿心歡喜、另賜嘉獎。”

幾位族長聽到這裡,不免跪地拜伏:“主君恩德隆盛,我桑氏(楊氏、俞氏)怎敢不為主君效死命!”

宰予聽了也不多說,只是從身旁的甲士手中接過火把交給他們。

“三位族長,點火吧?”

族長互視一眼,笑著拜道:“我等當與主君共舉。”

宰予聽了哈哈大笑。

果然都是些有眼力的人。

他與三位族長舉著火把走下臺階,來到由債券堆疊起的小山前。

宰予將火把往上一扔,族長們也有樣學樣將火把扔了上去。

菟裘百姓望見債券山上冒出的熊熊大火,歡呼聲此起彼伏。

“瞻彼淇奧,綠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終不可諼兮!”

他們滿臉笑容的高唱著《淇奧》,表達著對宰予品德和才學的稱頌以及仰慕之情。

宰予聽到,也笑著以《民勞》回頌,表示自己理解百姓的勞苦,一定會減輕賦稅、徭役,寬以待民。

“民亦勞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國,以綏四方。無縱詭隨,以謹無良。式遏寇虐,憯不畏明。柔遠能邇,以定我王。”

雖然他五音不全,但他的這首《民勞》還是博得了滿場喝彩。

宰予見氣氛醞釀的差不多了,於是便開口道:“自周公制禮作樂,規定天下章程以來,田稅向來是以十抽一。

但即便如此,遇上災年害年,依舊有人食不果腹。

推其原因,在於地力不同,同樣是辛勤耕作,有的田地可以年產兩石,有的田地卻只能年收八斗。

所以,有的人繳納田稅後,尚還可以存下餘糧,有的人如果繳了田稅,卻無法養活妻兒老小。

從前我不在菟裘,自然無法干涉當地徵稅,但現在我來了,那麼菟裘的田稅自然也要變上一變。”

聽到這裡,圍觀的民眾紛紛豎起了耳朵。

燒掉了債券固然是好,可如果田稅不變,他們遇上災年還是得借貸。

總不能次次借完貸後,都讓三家大族放火燒掉債券吧?

一時之間,所有目光都集中在了宰予的身上。

只見他不慌不忙從袖子裡取出一塊黑不溜秋的石頭,指著它向眾人發問。

“大家想必都知道這是什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