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鳥能擇木,木能擇鳥乎?(第2/3頁)
章節報錯
之前紀勝不自殺,是因為他還沒想通自己已經不忠不義了。
如今想通了,第一念頭肯定就是抹脖子。
一旁的莒國敗卒見狀,也哭喊著跪了一片。
“紀子!國君無道,您何必為他盡忠啊?”
“剛開始流亡時,我們有三十多人,其中一半的兄弟都被莒國的軍隊殺害,又有一些葬身山澗獸腹,還有一些餓死在了路上。現如今,就剩下我們九個了啊!”
“我們為國死難,卻要遭到殺戮,天底下有這樣的道理嗎?”
“我們戰敗,留在國內的妻兒不是被貶為罪隸,就是被他人繼承。你真的甘心這樣一死了之嗎?”
“您何不聽一聽這位君子的話呢?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君主無道,何不侍有道之主啊?”
“君子如若不棄,我等願奉您為主!”
說完,八個莒國敗卒齊刷刷的跪了一片,他們臉上涕泗橫流。
紀勝出身中原,對於莒國的東夷習俗還不算了解。
但他們這些土生土長的莒人卻知道戰死、戰敗嚴重性。
東夷諸國,不通禮儀教化,遵循弱肉強食的社會法則。
他們就算回國乖乖接受懲罰,只要他們一死,家中積累下的財富也很快會被他人掠奪,妻兒也會變成他人的妻兒。
所以說,他們死了也等於是白死。
與其這樣,倒不如反了算了!
宰予見到他們如此,笑得簡直合不攏嘴。
公元前六世紀,什麼最值錢?
人!
你甚至都不用是個人才!
你只要是個人就行。
任何有志於圖謀更進一步的英雄豪傑都在推行惠民政策。
韓趙魏擴大田畝面積吸引民眾前來耕種,齊國的田氏開倉放糧收買民心,魯國的三桓更是厚待國人久矣。
明眼人都知道,原野上還有大片的土地仍然沒有開墾,四周的夷狄也沒有徵討乾淨。
如今的大周到處都是藍海,隨處都是機遇,遠沒有到與民爭利的時候。
也就是現在這幫人還沒有放下對待野人的成見,要不然也輪不到宰予向他們兜售仁政。
就算是八個身強力壯的野人來投,宰予都欣喜的不得了。
更別說面前這八位,還是莒軍中的精銳了!
宰予看著他們結實的肌肉塊,心中嘖嘖道:“這大膀子,不打鐵可惜了!”
他笑著攙扶他們起身:“諸位願投效於我,我又豈敢不接納你們啊?”
說完,他又斜睨了一眼躺在地上的紀勝。
上一次紀勝射他的那一箭,給宰予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
如此勇士,如果不能為我所用,那也太可惜了。
用五百年的老古董都差點把我愉悅送走,如果給他配上兩千五百年後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