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東郊的原野上,行駛著數輛戰車,戰車後面跟著十輛牛車,上面搭載著一眾老幼婦孺,還有各式各樣的瓶瓶罐罐。

穿著便裝的男人們則扛著大包小包跟在車後,四周還有裝備齊全的披甲衛士隨行護送。

一陣風兒刮過,掀起戰車前端掛出的赤色旌旗,旗幟舒展,頓時現出一個剛勁有力的‘宰’字!

這正是菟裘大夫宰予的隊伍。

宰予全副武裝的站在車內,一隻手撐著腰,一隻手橫於眉骨之上極目遠眺。

昨天中午,他正式得到了國君的任命,被授予了下大夫的爵位,並得到了菟裘一帶的土地,和在此勞作的三百戶人家。

在得知宰予被任命為下大夫的訊息後,季孫斯、孟孫何忌、陽虎等人紛紛送上賀禮。

季孫斯送來了三輛戰車及配套人員,幫助宰予加強軍備。

叔孫州仇送來了耕牛十頭,幫助宰予發展生產。

孟孫何忌則‘偶然’從兒子孟孫彘口中得知宰予喜歡倒騰木匠活,於是乾脆從自己的名下直接劃出了二十戶工匠贈送給宰予。

而‘巧合’的是,小公輸班他們一家人,‘正好’在這二十戶工匠的行列中。

張先生原本不樂意離開繁華的曲阜,去菟裘這種窮鄉僻壤生活。

可女兒女婿和外孫子都走了,再加上宰予三顧茅廬,屢屢以下大夫的身份,不惜屈尊登門拜訪。

張先生轉念一想,給誰幹活不是幹呢?

最起碼這個叫宰予的小夥子還懂點行,而且還尊重自己這種技術人才。

於是,在宰予任命了他的女婿為‘菟裘首席木匠’,並特聘張先生為‘菟裘終身木匠學教授’後,老頭便樂呵呵地一起跟著來了。

而陽虎送給宰予的禮物,則是三十套皮甲和木盾。

有了這些皮甲和盾牌,宰予終於可以將手下的那支‘烏合之眾’武裝起來。

之後,他又找子貢預支了一部分售賣書籍收益,為這支隊伍添置些湊合能用兵器。

而經過兩個月的訓練後,這幫人也終於開始有些正規軍的模樣了。

別的不說,最起碼今天行軍的時候,沒有一個人被戰車壓到,最起碼也算是做到了初步的步車協同吧!

三桓家大業大,陽虎大權在握,出手自然闊綽。

其餘的大夫們的賀禮就沒有他們那麼有分量了。

他們大多是送些絹布之類的日用品,了不起再搭一塊玉。

不過蚊子再小也是肉,禮物再小也是情,宰予來者不拒照單全收。

至於給這些大夫們的回禮嘛,當然是剛剛印刷出來的紙質版《詩》《書》《禮》《樂》了!

經過這一番收禮回禮,但凡是在魯國有頭有臉的人物,基本做到了人手一套,也算是變相的為新產品打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