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予和子貢等人有說有笑的走進學社的大門,剛進門就聽見夫子的談笑聲。

眾人扭頭一看,扎著兩個羊角辮的小孟孫彘正拿著一份《仁報》站在夫子的身旁,指著上面的一行行文字提問。

“夫子,這句‘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應該怎麼解釋呀?”

孔子聽見了,一邊捋著鬍子,一邊笑著為他解答。

“這句話不能單獨拆開來問,必須要聯絡上下文才能理解。

上文是你師兄子貢的提問,他問我:治理國家有三個條件,糧食充足,軍備充足,民眾信任。如果必須去掉其中一條,應該去掉哪一條。

我回答:去掉軍備。

他又問:如果再去掉一條呢?

我回答:去掉糧食。自古以來,人總歸都是會死的,但如果沒有民眾的信任,國家就不能夠立足了。

現在你能理解了嗎?”

孟孫彘似懂非懂的點了點頭,隨後,他又歪著腦袋問道。

“夫子,那列位師兄中,誰在取信民眾、誠信為人的方面做得最好呢?”

孔子笑著回道:“大概是回吧?說起誠信,就連我也比不上他呢。”

坐在前排的顏回聽到這話,趕忙起身拜道:“夫子,您真是謙虛了,我怎麼能比得上您呢?”

孟孫彘扭頭看了看顏回,忽然發現宰予等人站在學社門前,於是他又問道。

“那您覺得子貢師兄為人怎麼樣呢?”

孔子回道:“子貢在聰敏方面比我強。”

“那子路師兄的為人怎麼樣呢?”

“子路在勇氣方面比我強。”

孟孫彘又問:“子我師兄為人怎麼樣呢?”

孔子聽了,望了眼宰予,笑道:“子我在權變方面比我強。”

孟孫彘聽到這個解答,大惑不解道:“夫子,既然師兄們都比您強,那他們四個人為什麼要拜您為師,向您學習呢?”

孔子聽了和聲笑著,他衝著孟孫彘道:“彘啊!坐下吧,我來告訴你原因。

回啊,守誠信卻不夠靈活。

賜這個人,很聰敏卻不能受委屈。

仲由有勇氣卻不能示弱。

至於予啊!他確實權變,可惜總喜歡耍小聰明。

有了這些缺點,即便把他們四個人的長處加起來和我交換,我也不願意。

這就是他們要向我學習的原因啊!”

宰予等人原本聽到夫子的誇獎,一個個都滿臉笑容,可聽到這裡,卻齊齊神情一僵,三人面面相覷,知道是得意過頭,又被夫子敲打了。

他們三個老實了,可跟在他們身後的高柴卻不滿的嘟囔道。

“子豚這小子,怎麼把你們都問了一遍,唯獨不問我呢?”

宰予小聲安慰著他:“許是沒看見你吧?”

高柴痛擊他的膝蓋:“你又開始了是吧?!”

孔子見到他倆打鬧,立刻咳嗽道:“予啊!柴啊!你們在幹什麼呢?”

他倆聞言渾身一激靈,趕忙老老實實地行禮致歉:“夫子。”

孔子沒好氣道:“既然來了,還不入座溫書?難道你們學到的知識,都已經掌握的很牢固了嗎?”

眾人聽了,趕忙入座,從隨身的布袋裡翻出竹簡、書本開始溫習課業。

在他們的帶動下,沒多久,學社中便響起了朗朗讀書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