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貢家中,高宅闊院。

宰予和子貢望著院落中工整擺放的十幾臺轉輪排字盤,忍不住感嘆道。

“忙活了一個多月,總算是完成了。”

轉輪排字盤看上去並不複雜,它的主體就是一個平面擺放、能夠靈活轉動的圓盤。

圓盤被劃分為了數十個寬窄相等的穀道,每個穀道對應一個音韻,裡面擺放著相同音韻的陽刻木活字。

每當準備印刷時, 工匠們可以分為兩組,一組唸誦內容,另一組則根據內容從轉輪排字盤裡選出文字。

但別看轉輪排字盤和木活字並非什麼極具技術含量的產物,但這也並不是個輕巧的活計。

陽刻木活字的製作,還要多虧之前陽虎派來的鄭國工匠,如果不是他們, 宰予和子貢絕不可能在短期內完成。

而轉輪排字盤有小公輸班和張先生的幫忙, 製作起來也不困難。

但難點在於, 春秋時期可沒有音韻之說,而此時的語言發音也與後世大相徑庭。

所以宰予都沒辦法去圖書館照抄作業,只能參照著《廣韻》等後世的音韻學書籍重新編寫一套標準。

宰予自從決定編寫音韻書以來,每天一閉上眼,眼前飄的全是大篆。

後來把他逼得實在沒辦法,他就拉著子貢和他一起搞音韻,結果子貢剛編了兩天就快崩潰了。

顏回有一天來串門的時候,發現這倆冤種雙目赤紅、滿臉胡茬的蹲在牆角,簡直快要被折磨的不成人形了。

他覺得這麼下去也不是個事兒,於是就主動加入了他們的編寫工作。

後來顏回把這事兒又告訴了他老爹,也同樣是孔子門生的顏無繇。

孔門弟子雖然同樣在孔子門下學習,但也不是每個學生之間的關係都很親密。

因為每個人的興趣不同、性格也不一樣,所以大家都各有各的朋友圈。

這些孔門朋友圈也各有各的特點。

以宰予和子貢他倆為首, 高柴、榮旂等人捧臭腳的, 是喜歡議論政事、參與各項實務的圈子。宰予私下自稱他們這個圈子為‘名流’圈子。

性格直率、脾氣暴躁、喜歡打抱不平的圈子,則包含了子路、漆雕開、司馬耕這些人。

因為他們有事沒事就會聚在一起搞點拿大頂之類的比賽。

因此,宰予稱他們為‘頂流’圈子。

而像是巫馬施、閔損、商澤、壤駟赤這樣始終堅守仁義道德的,宰予叫他們‘仁流’圈子。

而顏回他爹顏無繇的朋友圈則異常的牛叉,屬於已經超乎宰予的理解範圍了。

如果宰予在第一層,那他們就是在第五層,高到宰予抬頭都看不見的那種。

因此宰予通常叫他們‘盲流’圈子。

盲,顧名思義,即,看不見。

‘盲流’圈子,也顧名思義,即,我看不懂但我大受震撼。

但‘盲流’圈子只是宰予給他們的定義,而國人通常稱這個圈子裡的人為狷士。

狂狷這兩個詞通常是放在一起使用的,但意思卻是截然相反。

狂者,志在兼濟,銳意進取。

狷者,獨善其身,有所不為。

在魯國人的印象裡,宰予他們這種,就屬於狂士。

而原來的顏回和顏回他爹,就都屬於狷士。

雖然顏回他爹的狷士圈子安貧樂道, 不喜歡參與政事趟渾水,但他們做學問的態度卻比其他幾個圈子的同學強多了。

所以,當顏無繇知道顏回打算幫助宰予搞音韻後,先是痛斥了顏回一頓。

說:你們那點學問,還拿出來賣弄?把東西放下,讓為父來!

之後顏無繇便帶著曾點、公晳哀、梁鱣等人果斷加入戰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