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 春秋戰國的複雜外交(第2/3頁)
章節報錯
子貢聞言,不免鄙夷道:“子有啊!正大光明的打,那是諸夏國家的打法。
莒國出身東夷,他們的公室乃是己姓,國君死後也沒有諡號。和這種蠻夷國家作戰,哪裡需要講什麼禮法呀?”
申棖也笑著附和:“和他們講禮法,他們也要懂才行啊!”
冉求越聽越迷糊:“可莒國不也是向天子稱臣納貢的國家嗎?他們為什麼不能算作諸夏國家呢?”
宰予聽了,給他解釋道:“莒國稱臣可不是感沐王教德化,而是拜服於我諸夏武德。
早年間,莒國可是經常聯合徐國、淮夷等東夷國家攻打諸夏,這幫蠻夷到處寇邊犯境、擄掠百姓。
只是後來,諸夏勢大,莒國才不得不屈服於天子治下。
所謂夷狄,禽獸也。畏威而不懷德,知小禮而無大義,這說的就是這幫莒國人。
和他們打仗講禮法,你是忘了宋襄公和楚人講禮法的下場了嗎?”
說到這裡,子貢喃喃道:“說起宋襄公,咱們這一次去的向邑,好像還和宋襄公有些關聯。”
申棖問道:“向邑和宋襄公有什麼關係?”
子貢回憶道:“向邑從前是鄫國的屬地,而當初宋襄公稱霸時,曾經召集諸侯盟會,鄫子不想來,所以宋襄公就讓邾文公把鄫子給綁了。
然後還當著盟會諸侯的面,以祭祀次睢之神的名義,將鄫子殺死在了次睢之社。
那個次睢之社,好像就在向邑附近。”
冉求問道:“向邑既然曾經是鄫國的土地,那怎麼現在怎麼變成了咱們魯國的?”
誰知宰予等人聽到冉求的問話,臉上的表情紛紛變得古怪了起來。
冉求茫然不知,他追問道:“你們怎麼了?”
子貢回道:“因為這個話題不正確。”
申棖道:“有詆譭我國先君與賢大夫的嫌疑。”
宰予亦是點頭:“而且弄不好容易惹出國際糾紛。”
冉求被他們唬的一愣一愣的:“有這麼嚴重嗎?”
宰予看了看左右,隨即衝他招手道:“你要是真想聽,那就附耳過來。”
冉求猶豫了半天,但好奇心終究戰勝了畏懼,他湊到宰予身邊側耳傾聽。
鄫國的歷史悠久,夏朝時期便已經立國。
他們的祖先,乃是少康的次子曲烈。
夏朝覆滅後,鄫國臣服於商朝,商朝覆滅後又臣服於周朝。
所以雖然鄫國的勢力不大,但因為見風使舵的能力強,國祚足足延續了千年之久。
只是,在周王室的力量衰微後,諸侯互相討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