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們看見夫子落淚,也感覺心裡難受。

子貢則在几案下踢了宰予一腳,他低聲責怪道。

“都怪你!沒事和夫子提子產幹什麼?你難道不知道夫子一提起子產就要掉眼淚嗎?”

宰予聽了,只感覺冤枉。

“我只是向夫子請教為政的方法而已,我哪兒知道夫子會說到子產身上去呢?”

“我不管那麼多,你把夫子弄哭的,你得夫子治好。要不然今天這課還怎麼上啊?”

子貢一臉的惱怒,其餘同學也對宰予報以殺人般的視線。

看這樣子,如果宰予不能把夫子的眼淚止住,今天他是別想出學社的大門了。

宰予被逼得沒辦法,只能開口把話題岔開。

“夫子,可這世上總是小人多、君子少。

而不能分辨小人與君子的君王又佔多數。

即便我們想要像是子產那樣施政,也必須要在取得君王信任後才能施行。

小人可以用邪辟的方法取悅國君,贏得他們的信任。

那我們又該用什麼辦法去勸諫國君,讓他遠離小人呢?”

孔子聽到問話,抬起袖子拭乾了眼淚,深吸了一口氣後,方才回道。

“說起勸諫君王,有五種方式可以選擇。”

宰予見夫子終於不哭了,不由露出笑容。

“請問是哪五種呢?”

孔子道:“第一種叫做譎諫,即委婉而鄭重地規勸。

第二種叫做戇諫,即剛直不阿地規勸。

第三種叫做降諫,即低聲下氣地規勸。

第四種叫做直諫,即直截痛快地規勸。

第五種叫做諷諫,即婉言隱語來規勸。”

宰予琢磨了一會兒,問道:“那這五種勸諫的方式,哪一種最好呢?”

孔子也不說哪種好,而是回道。

“五種方式,各有各的長處,應當根據不同的時機和所侍奉君主的性格妥善選用。

譎諫可以引起君主的重視。

戇諫可以點明政策的過失。

降諫可以緩和躁鬱的情緒。

直諫可以陳述事務的利害。

諷諫可以顧全眾人的顏面。”

宰予又問:“那從古至今,有哪些人擅長這五種勸諫的方法呢?”

孔子思索了一番,回道:“譎諫的典範是箕子,戇諫的典範是比干,降諫的典範是微子,直諫的典範是鄂侯,諷諫的典範是晏子。”

宰予聽完這段話,愣了半晌。

夫子舉的這幾個例子,對比未免也太明顯了吧?

箕子用譎諫向紂王進言,結果紂王把他降為奴隸。

比干用戇諫向紂王進言,結果紂王把他開腹剖心。

微子用降諫向紂王進言,雖然保全了自身沒有遭到罪罰,但紂王依然沒聽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