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百里奚卻說:是夷吾得罪了您,晉國的百姓有什麼罪過呢?

穆公聽從了他的建議,向晉國援助了大筆的糧食。

過了兩年,秦國同樣受到了饑荒,穆公派人去向晉國借糧,誰知夷吾非但不借,還派出軍隊攻打秦國。

穆公得知後勃然大怒,親自統帥軍隊與夷吾在韓原交戰,秦軍上下同仇敵愾,在韓原大破晉軍,俘獲了夷吾。

然而穆公卻沒有殺了夷吾,而是與他盟誓後,放他歸國。

諡法上說,推行道德又主持正義的諡號可以稱為“穆”,內心所想常常表露於容貌上的諡號也可以為“穆”。

秦穆公之所以能諡為穆,正是因為滿足了第一條啊!”

夫子說到這裡,宰予忍不住朝子貢打了個眼色。

子貢會意的一笑,起身問道:“穆公能夠諡為‘穆’,我沒有疑義。但是學生想請教您,為什麼楚子審(楚共王)為什麼能諡為‘共’呢?

他在位時,楚國發生內亂。

申公巫臣全族被誅殺,他本人也被迫流亡晉國與吳國。

對晉國用兵,晉楚兩軍在鄢陵交戰,楚軍不但被晉軍擊潰,就連楚子審本人也被晉將魏錡射瞎了一隻眼睛。

從此以後,他父親留下的霸業不再,楚國再也無力與晉國爭奪霸權地位。

之後,他派子重對吳國用兵,結果子重輕敵大意,遭遇吳軍埋伏偷襲,楚軍精銳盡損,主將子重羞憤而亡。

楚子審屢戰屢敗,使得楚國霸業旁落,他為什麼還能得到‘共’這樣的美諡呢?”

孔子微微搖頭道:“‘共’即是‘恭’,在諡法中,恭的含義有很多。

認真辦事又尊從主上的,諡號是“恭”,尊重賢才又崇尚禮義的,諡號是“恭”,尊重賢能又恭敬謙讓的,諡號也可以是“恭”……

當初楚子審重病時,告訴楚國的大夫們說:寡人沒有德行,年幼的時候就做了一國之主。

先君楚莊王去世時,我還沒來得及學習師氏、保氏的教訓,就承受了過多的福祿,因此缺乏德行而在鄢陵喪失了軍隊,讓國家蒙受恥辱,讓各位大夫們擔心。

如果蒙受各位的福氣,我得以保全楚國的君位而善終,得以被供奉在宗廟中追隨楚國的列位先君,只能請求諡做‘靈’或‘厲’了,請各位從中選擇一個吧。

楚子連續問了五遍,然而楚國的臣子們卻沒有一人回答。

直到第五次命令,他們才勉強答應。

不久後,楚子去世,大夫子囊和大家商量諡號。

其他大夫說:國君已經有過命令了。

子囊說:國君是與我們一起共同來商量命令的,我們怎麼能不用‘共’這個字呢?

聲威赫赫的楚國,國君在上邊統治,安撫蠻夷,征討南海,讓他們從屬於中原諸國,而國君又知道自己的過錯,這種態度難道不足以稱得上是恭嗎?請把國君的諡號定做‘共’吧!”

子貢問道:“您也同意這種看法嗎?”

孔子點頭道:“尊重賢良、禮讓友善的可以諡作“恭”,已有過錯能夠改正的可以諡作“恭”,這兩條,楚子大概都可以算得上吧。他雖然稱不上是仁德,但已經可以算是恭謹了。”

——————

PS:兄弟們,今天編輯通知,這週五上架,上架那天給你們整點狠的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