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勇者子貢(第2/2頁)
章節報錯
看門人的聲音雖小,但還是躲不過坐在第一排的宰予的耳朵。
心中的喜悅之情油然而生,嘴角掩不住的笑意逼得宰予只能端起竹簡,以便把臉藏在後面。
孔子緩緩睜開眼睛,無奈的嘆了口氣。
“唉,他怎麼又來了?你去告訴他,就說我不在。”
看門人俯身道:“可陽虎說,我國小宗伯的職務非您莫屬,他今天非得請您出山不可。”
“小宗伯?”
這三個字落在孔子的耳邊,猶如驚雷炸響。
魯國的官職承襲自周禮。
小宗伯作為大宗伯的副手,雖然地位沒有大宗伯那般顯赫,但它主管的範圍卻十分契合孔子的心意。
小宗伯的職權不僅包括祭祀魯國先君宗廟與社稷壇,還要根據時節的變化分別祭祀五帝等先賢,望祀魯國境內的名山大川、日月星辰,以祈求來年風調雨順、天下太平。
除此之外,還兼管五禮,即吉禮、凶禮、軍禮、賓禮、嘉禮,當百官乃至於國君逾越禮法時,小宗伯也有提出諫言並糾察他們的權力。
魯國公室的車馬衣服等日常用度,國君對於臣子的私人賞賜也必須由小宗伯確認後才能真正發放。
而授予孔子小宗伯官職的意義還不止於此,春秋中原各國的官職大多與爵位繫結。
根據《周禮》規定,小宗伯由兩位中大夫擔任。
也就是說,孔子一旦成為小宗伯,便立刻會被授予中大夫的爵位,以及與中大夫地位相匹配的封地。
實現志向的可能性與接受官職的巨大利益近在眼前,孔子陷入了沉默。
接受官職,等於幫助陽虎,這就是不義。
不接受官職,就會失去這個機會,但也保全了德行。
“唉……”
孔子長嘆一聲,一時之間也不知該如何取捨。
孔子的嘆息聲打斷了弟子們的晨讀,所有人都望向孔子,不知道夫子究竟為何嘆息。
一片寂靜中,子貢的聲音如同楚莊王後院的那隻大鵬鳥,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子我問曰:如果按照您的說法,只要能為百姓謀福祉,哪怕犧牲掉自己的名聲也是可以的嗎?!”
孔子半張著嘴望向子貢,驚訝於他竟然會在一片寂靜中放聲晨讀。
在孔子的印象裡,子貢是個知禮守節的好孩子,這種事反倒像是宰予那小子會做的。
但為何子貢今日會一反常態呢?
孔子忽然想到了什麼,再聯絡到子貢的晨讀內容,以及昨日師徒幾人的對話,孔子禁不住和藹的笑了出來。
你們啊!可真是良苦用心啊!
子貢震聲道:“只顧及自己的名聲,而棄百姓於不顧,這種做法,難道是仁人君子所應該贊同的嗎?”
子貢一聲唸完,全場鴉雀無聲。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到了他的身上。
孔子緩緩站起身,對著看門人朗聲道:“說的對啊!棄百姓於不顧,難道就可以保全德行了嗎?
你去回覆陽虎,我將要去出仕了。
至於那些想要攻訐我的人,你們,也可以來攻訐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