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孔子決定出仕的訊息,弟子們當即炸開了鍋。

坐在前排的子路立刻站出來表示反對。

他大聲宣示道:“夫子,您過去曾經說過:不義富且貴,於我如浮雲。富貴難道比講求道義更加重要嗎?

現如今,陽虎作為季氏的陪臣執掌國命,逾越禮制違反宗法,您這樣做真的是符合道義的行為嗎!”

子貢此時也意識到自己好像闖了大禍。

他趕忙說道:“夫子!剛剛我只是在進行晨讀,並不是在勸說您去陽虎的手下出仕啊!

我曾聽您說過:在國家政治清明時,貧困而且地位低下是恥辱的。在國家政治黑暗時,富有而且位高權重是恥辱的。

現如今陽虎執政,國家混亂不堪,我怎麼敢讓您以身犯險毀壞德行呢?”

孔子的意志原本已經堅定,可學生們眾口一詞的態度,卻讓他再次動搖。

他的目光漸漸的黯淡了下去:“你們……都是這麼想的嗎?”

宰予見勢不妙,他知道此時此刻,這種緊要關頭,自己必須挺身而出。

“夫子,我有不同看法。”

宰予站起身,隨後在同窗們的注視下走到孔子面前。

他先施一禮,隨後對著滿堂弟子開口道:“我認為,國家有道與否,豈是一個陽虎能夠左右的呢?

我聽說當德行高尚的仁人君子處於統治地位時,就會將他的品行傳播給百姓,進而匡扶宗廟社稷。

當德行低劣的不仁者處於統治地位,就會把他的罪惡傳播給百姓,直至國家失道宗廟損毀。

況且如果天下真的有道的話,又哪裡需要夫子來撥亂反正呢?

天下無道已經很長時間了,因此上天將以夫子作為聖人來教化天下!

陽虎將要授予夫子小宗伯的職務,讓他得以推行教化、德感萬民,這難道不是上天對夫子的啟示嗎?

諸位為何非要懷抱陳舊的觀念,去阻撓上天的意志呢?”

說到這裡,宰予伏地叩首:“學生不才,敢請夫子遵從天命!”

宰予言畢,子貢等人瞠目結舌,孔子的眼中也重現光亮,唯有子路愈發憤怒。

子路按住腰間佩劍,大聲斥責道:“子我!你怎能壞了夫子的德行呢?”

宰予見狀,雖然心中害怕,但他知道,不論是為了圓夫子的出仕夢想,還是為了自己的前途考慮,這時候他都必須頂住。

宰予起身面對子路,言辭慷慨,情緒激昂。

“當初武王伐紂,覆滅了商朝。當時的賢人伯夷與叔齊聽到這個訊息後,認為武王討伐紂王是為不忠,讓百姓陷於戰火是為不義。

因此伯夷和叔齊便躲到了首陽山中,寧願餓死都不食用周朝的粟米。

世人都稱讚伯夷、叔齊品行高潔,認為他們是忠於國君、抱節守志的君子典範。

但使得天下人免遭紂王暴虐的,難道是伯夷和叔齊嗎?

真正使得百姓免遭刑戮的,是遭到他們指責的武王和太公啊!

我聽說自古以來的仁人君子,他們在天下清明的時候,可以為道義奉獻出自己的生命,不惜一切去維護它。

而當天下黑暗的時候,他們以自己的生命為這個道犧牲,不惜一切去匡正它!

這就是所謂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無道,以身殉道!

如今夫子將去以生命匡正無道的天下,救百姓於水火之中,師兄你為何要堅持勸阻呢?

如果您只顧全夫子的德行,便勸阻夫子出仕,讓他眼睜睜的看著天下繼續沉淪。

那麼我雖算不得仁人君子,但還是請讓我做這以身殉道的第一人吧!”

宰予言畢,一把扯開衣襟,露出脖頸,伏地拜道:“若道不能改,予願以身殉道!”

他的話語彷彿有千斤之重,擲地有聲,響徹每一個孔門弟子的心頭。

“以身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