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 良將言軍策,朝局待名臣(第1/2頁)
章節報錯
南漢,洛中二十一年,八月十五。
恍然間,已經到了亥時,用不了多久就是子時了。
大內,德政殿,趙安換上了青藍絲綢龍袍,頭戴烏紗官帽,靜靜地坐在窗邊,看著窗外的景色。
趙安的腦海中,還在回憶這方才百花園前的景象。自己雖然離得比較遠,也沒有聽清多少話,不過根據親信回到自己身邊的複述,心中已經盡數瞭然。
現在,趙安的心裡卻是一種複雜的感覺。
趙安知道,這世上沒有絕對的好人,也沒有絕對的壞人。
自己不能因為這些事情就徹底將趙景臣治罪。
第一,那是自己的親兒子,正所謂虎毒不食子,自己無論如何也不能痛下狠手。
第二,趙安知道自己不是神,也不能完全判斷這個兒子是否真的有造反之心,不能因為自己的主觀臆斷而給這孩子定下了罪。
許多時候,人總是喜歡自以為是,給身邊的人扣上了偏見。
但是其實,最後害的還是自己。
趙安也深知這個道理,所以當初沒有直接殺了顧懷樓。
當然,這也是徐子墨現在的難處,這也是為什麼臣子不要摻和皇帝家事的原因。
因為趙安現在已經心軟,他的態度隨時會發生微妙的變化。
如果這個時候,再有奸佞之人在趙安耳朵邊吹起了妖風,那麼徐子墨今日所作之事,就會成為日後趙安給徐子墨治罪的把柄。
而現在,徐子墨還全然不知,因為趙安還是先前那般全力支援自己的態度。
不過好在,趙安也知道徐子墨的難處,心中不禁輕輕一聲嘆息。
這時,公孫琦走了進來。
只見公孫琦卸了甲,換了一身常服,走到趙安身後,恭敬地跪拜。
公孫琦:“末將公孫琦,叩見我皇。”
說完,公孫琦便行了跪拜之禮,等著趙安的吩咐。
趙安輕聲說道:“起來吧。”
公孫琦急忙領命輕聲,靜靜地站著。
趙安長嘆一口氣,扶著窗欞,望向京城映天的燈光。
趙安:“大漢畢竟是小朝廷呀。”
趙安:“我聽說,北唐皇帝可不輕易見人。”
趙安:“據說,北唐皇帝臨政這十四年,也就親自見了不到四個將領。”
公孫琦見狀,也不知道趙安的意思,便敷衍著說道。
公孫琦:“那是因為我皇勤政,事必躬親。”
趙安聽罷,搖頭笑了笑。
趙安:“你倒是會說話。”
趙安:“朕這幾日也想了想。”
趙安:“萬方有難,罪在朕躬。”
趙安:“這幾天,朕大權獨攬,也有些累了,該給你們一些權力了。”
公孫琦愣在原地,不知道趙安接下來會有什麼打算。
趙安頭也不回地說道:“你和朕說說,邊關事情,你有什麼建議。”
趙安:“防北唐你不行,你的本事朕還是知道的。”
趙安:“北唐那邊你不用管,你就和朕說說,朕接下來該怎麼對付南明。”
公孫琦聽罷,急忙抱拳施禮:“謝陛下知遇之恩。”
公孫琦:“臣以為,明藩鼠輩,目光短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