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山河起烽煙,皇宮出禍亂(第1/3頁)
章節報錯
洛中二十一年,七月十四。
南漢,內閣。
大清早,皇宮內院的薄霧還沒有消散,一道烽火報急的摺子就將平陽王長孫顧從睡夢中驚醒,急匆匆地乘著馬車趕到內閣。
至於摺子的具體內容,平陽王還不知道。但是在這個時候,而且是自己的死對頭之一的洪德王頗為懇求地邀請,平陽王一下子就意識到事態的嚴重,於是顧不上什麼朝廷禮儀,簡單穿了件便衣,便叫貼身僕從趁著月色向皇宮趕來。
換做平常,長孫顧作為王爺,自然要就藩居住在平陽,為漢君看管天下錢糧。更何況兩年前女兒長孫洛依剛剛選親訂婚,現在正忙著籌備明年的大婚之喜,顯然不會在中秋時節出現在京城。
但是,就在今年六月,皇帝下旨,請各位老臣進京團聚,一同過中秋佳節,這才讓長孫顧從百里之外快馬加鞭地趕到京城。
一切,彷彿都充滿著詭異,這讓一向老謀深算的長孫顧隱隱有一絲不詳的預感。
所以在趕往內閣的一路上,平陽王的心裡都在猜測著各種事情,做好了最壞的打算。
等到平陽王趕到內閣時,朝中內閣的幾位大臣早已在廳內恭候多時。
此時,天剛矇矇亮,司明處的雞還沒有報曉,所以內閣儀廳裡的光線還比較晦暗,是點燈也不行,不電燈也不行。
氣氛,顯得十分地拘謹與壓抑,幾個內閣大員正襟危坐一言不發,面色沉重至極,這讓平陽王心中不免幾分擔憂,但還是毫不猶豫地走了進去。
眾人見到平陽王進來,急忙起身施禮:“王爺吉祥。”
平陽王並沒有心情理會這些內閣官員,只是輕輕擺手示意回禮,便徑直向大廳正座走去。
大廳正座處,與他年紀相仿的洪德王緩緩起身,快步向平陽王走來。
兩個中年人,頭髮也漸漸花白,相互作揖施禮。
平陽王:“趙兄,什麼事情讓您親自書信請我前來。”
洪德王也不拖泥帶水,直接遞給平陽王一份綁著鵰翎的竹筒。
竹筒早已被開啟,裡面的一卷書信裸露在外面,顯然屋裡的眾人已經看過了。
平陽王雙手接過竹筒,取出書信,神色沉重地看了起來。
屋內的內閣大臣,也紛紛將目光聚集在平陽王身上,關注著平陽王眼神與臉色地變化。
只見平陽王的眼神,先是灰暗,然後逐漸緊張,甚至嘴角也會抽搐幾下。
突然,平陽王驚得大喊一聲:“啊!”
手中的竹筒,“咚”的一聲掉在了地上。
瞬間,屋內眾人的心紛紛提到了嗓子眼,急忙上前扶住站都站不穩的平陽王。
平陽王顫抖著手,捏著那一紙書信,眼神驚懼地看向洪德王。
平陽王:“皇上看過沒有?”
洪德王搖了搖頭。
平陽王起身,輕輕推開攙扶的眾人,急得在屋內來回踱步。
平陽王:“那些明藩怎麼敢!”
就在今年六月二十八,南明出兵一萬三千餘人,水陸並進,奪了南漢的東南交通要鎮,濟州。
南漢這些年內政損耗,軍事疲糜,除了羽林衛,實在沒有什麼“能戰之軍”“能徵之將”。所以在南明軍進攻濟州時,守城之軍不戰而降,周圍幾個軍鎮也不敢反攻,於是就寫了道摺子送呈到大內。
這就意味著,南漢的內部局勢將會重新洗牌,南漢未來一段時間的大權,將會被一個精通軍事且掌握軍權的人掌控。
顯然,南漢“財神爺”與“皇宮管家”不能成為這樣的人選。
而且,他們門下也沒有這樣的人選。
所以,洪德王才會連夜請平陽王進宮,商議對策。
平陽王揮動著手中的摺子,極力壓抑著焦急與怒火。
平陽王:“不行,絕對不能讓那小子得逞,絕對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