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義?=功臣=處死倒計時?

那……算了算了!

要不起,實在要不起!

他們更喜歡現在的生活。

累是累了點,但也是為後世子孫造福。

更別說仙糧已經種下,他們不缺吃喝,日子和美多了。

造反?

誰愛幹誰幹。

反正他們不幹!

時光匆匆,皇太孫朱允炆即位。

剛登上皇位,太過著急的朱允炆為了加強皇權,開始削藩。

削藩是歷朝歷代都要做的事情,因為他們都分封諸侯王以示恩寵。

可能唯有大秦不需要了。

功勞蓋世如王翦父子,都不敢提分封。

那些提恢復周禮,分封諸侯的朝臣們也隨著時間的流逝不再敢提。

畢竟,那大頭淳于越已經‘西去’了,他們可不敢再在嬴政面前擼虎鬚。

可明朝不是啊!

朱元璋沒分封異性王,封了一大群兒子。

他的24個兒子還有一個從孫全部被他分往各地,駐守邊境和戰略要地,地位相當高。

但正是因為地位高,年輕的朱允炆他把握不住,擔心有人效仿李世民、效仿趙匡胤篡位。

那就只能削藩了。

可惜,削藩就是朱允炆走向末路的時候。

朱元璋祖訓中有言:朝無正臣,內有奸逆,必舉兵誅討,以清君側。

面臨削藩的朱元璋四子、燕王朱棣哪兒能不知道這一條啊。

立馬開幹!

他以‘清君側,靖國難’為由,起兵造反。

朱允炆柔弱寡斷,雖深得朱元璋喜愛,但並不適合繼任皇位。

朱元璋自己也知道,但卻沒有進行更換,滿以為自己分封的藩王兒子們會聽話。

但……事實是不可能的。

柔弱的朱允炆根本無法跟燕王朱棣對抗,很快落敗。

自此,朱棣即位,年號永樂。

這位新的皇帝可以說是意氣風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