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第1/3頁)
章節報錯
朱元璋恢復中原,登上皇位後並沒有鬆懈。
他率領大軍對殘存的北元勢力進行征伐,平復邊境。
他下令農民歸耕,大力屯田,提倡棉桑,抑制豪強,減免賦稅……施行了大量利國利民的政策。
也許是農民出身,朱元璋對平頭百姓,對老實耕種的農民懷有一種家人的心態,對他們極好。
每一個政策,務必能讓百姓吃飽飯,過的好。
也許這是史上對農民最友好的朝代!
當然,對百姓友好,意味著對豪強貴族的壓迫。
尤其是在太子朱標死後。
藍玉、曹震、張翼、朱壽、王弼、何榮詹徽、傅友文等都被以謀反罪處死!
因此案被誅殺者足足有一萬五千人!
整個京都被染成了血紅色。
這是整個大明朝最糟糕的案子。
在朱元璋生命的最後幾年,足足殺了半個朝堂,牽連數萬人!
螢幕前的觀眾。
原本那些因為朱元璋是農民上位,對百姓寬容和善而感到開心不已的大秦黔首們懵了。
“這不是一個好皇帝嗎?”
“好皇帝也會殺那麼多人?”
“……太狠了!”
被誅殺的人們苦苦哀求,朱元璋都不為所動。
哀泣聲流進了大秦百姓的心中。
足足三萬多人啊!
先不說株連的那些三族,就說因為藍玉謀反案牽連進來的那些個國公們,因為跟藍玉交好就有謀反的可能,就要被處死?
誰規定的?
百姓看不到背後的政治意義。
他們不知道朱標的死亡對朱元璋的打擊有多大,也不知道朱元璋對欺凌弱小的貴族多麼痛恨,更不知道朱元璋為保朱家皇朝的統治才狠心殺戮……
他們只知道,那些跟朱元璋一起奮鬥,一起開國的功臣們全死了。
朱元璋不分青紅皂白,直接亂棍全部處死。
這讓他們感到深深的畏懼。
哪怕朱元璋是農民出身。
哪怕朱元璋對百姓們極好。
但是,連一起征戰的兄弟們都不放過的人,帶給他們的只有恐慌。
也因此,一些認同‘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百姓完全熄滅了心中的心思。
相必從此以後,有人拉他們起義,他們第一個想到的就會是那些死去的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