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後來募兵制度應運而生。

到了嘉靖時期,募兵成為主流,衛所制度被進一步的邊緣化。

募兵是營伍制度,從上到下依次是總兵、副將、參將、遊擊、千總、把總等。

衛所製為都指揮使、指揮僉事、千戶、百戶、總旗、小旗。

方正問道:“那海州衛現在有多少人?”

“咳咳,只有二千號人。”

“什麼?”

方正差點以為自己耳朵出問題了,“就算沒有滿額的五千六百人,那也不能一下看了三分之二吧?”

“這麼多的空餉,都被誰吃了?”

胡一刀說道:“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劉參將有自己的家丁要養,如果把軍餉都發下去,那衛所的兵他是帶不走的。”

胡一刀的解釋很牽強,但卻非常實際。

方正當然也明白其中的關卡,但是真正瞭解了衛所的現狀,他對於這個國家的存亡就有了更大的疑慮。

大明,真的還能夠拯救過來嗎?

它就像是一株百年巨樹,雖然它的軀幹筆直,在這片森林裡它是個龐然大物。

但是它的根已經開始腐朽,被蟲蛀、被雜草侵蝕,所有人都知道,這株巨樹終有一天會轟然倒地。

所以曾經依靠這株巨樹而生的人,不停地把樹皮、樹枝、樹葉往自己家裡搬。

卻沒有人想著去幫它除草、滅蟲、澆水。

而這株巨樹的擁有者,他僱傭了一批手下,來幫他打理這株巨樹。

這群管理者想的也是自己的名聲、地位,他們的注意力已經放在了這株巨樹的周圍,尋找著新的小樹。

甚至還想著換一個老闆自己會過得更好。

巨樹的擁有者已經離開這株巨樹好久了,當初是他的爺爺的爺爺栽種了這棵樹,他依靠著這株樹生活,但是他卻不知道該怎麼維護、如何保養。

他享受著這株樹給他帶來的陰涼、收益,摘取樹上的果實。

方正覺得,大明就如同這株巨樹,天啟就是那個農場主。

農場主失去了對巨樹的掌控,他只能遠遠的看著,用語言指揮手下去打理。

而這群手下各個心懷鬼胎。

胡一刀繼續道:“方兄弟,劉參將所為亦是我所為,這麼多年的軍旅生活,也讓我懂得了什麼叫慈不掌兵。”

“此話怎解?”

胡一刀的眼睛裡閃爍著光芒,“大明走到今天,其實已經爛到了根子裡。百姓困苦,卻無力反抗,官員貪墨,層出不窮。武官驕橫,卻長期受到文官的壓制。”

“你想一想,一個手握重兵的二品武將,卻要向一個四品的文官低頭,任其打罵,這武將的心裡是什麼滋味?”

“朝廷現在已經發不起軍餉了,你知道現在遼東這裡什麼最值錢?”

方正搖搖頭,他才來了三個月,兩眼一抹黑。

“糧食和錢!”

“有了這兩樣,你就可以募兵,你手下的兵越多,你的官就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