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杯!”

三個人的酒杯撞在一起,一股別樣的情緒在方正的心裡滋生。

幾杯酒下肚,方正也放得開了,不復剛剛的拘謹。

三個人推杯換盞,聊得非常投機。

正所謂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三個人有著共同的利益,說是綁在一根繩上的螞蚱都不為過。

許顯純和田爾耕對於方正的許多問題,都能做到答疑解惑,讓方正對這個時代有了更深一層的瞭解。

許多人一看到網上關於哪裡的貪官、官員落馬,就是拍手叫好,覺得這些官員都是酒囊飯袋,似乎都是靠溜鬚拍馬送禮上位。

可是這些官員當初也都是憑實力進入的國家體制,他們從高考、公務員考試千軍萬馬中拼殺出來,於百萬人裡走過了獨木橋。

可以說他們絕大部分人都是高智商、高情商的代表。

而官場也不像普通人想像的那樣,只是單純的為人民服務。

究其原因,是人性。

官員是國家機器的組成零件,但是這些零件不是機器人,他們有著各種各樣的慾望、糾葛、想法。

他們每個人在單位裡是一顆螺絲釘,但是回到家裡,卻是一片天。

他們每一個人都代表著一個甚至好幾個家庭,這樣錯綜複雜的關係,你想讓他們單純的做一個只付出,不求回報的螺絲釘,是不是不現實?

方正曾經喜歡看鐵齒銅牙紀曉嵐,小時候看,喜歡紀曉嵐,喜歡他的單純,正直、聰明,把和珅耍的團團轉。

但是長大了再看,他卻覺得和珅才是一個真正的官。

和珅圓滑、世故、貪財,喜歡揣摩上意,經常收受賄賂,收下面的官員送的禮,甚至他的家裡面妻妾成群,家僕也狗仗人勢,囂張跋扈。

但是和珅是一個做實事的人,他能平叛亂,賑災,為朝廷斂財,替皇上辦事。

從某個方面看,和珅與魏忠賢似乎是一類人,紀曉嵐和楊漣似乎是一類人。

魏忠賢貪財,但是後來抄家卻沒抄出一萬兩銀子,你說這銀子去哪裡了?

朱由校每年都發幾百萬兩銀子恩賞九邊,你說這銀子從哪裡出來的?

天啟在位,魏忠賢是他的門下走狗,幫他斂財,幫他牽制文官,而且還在對陣野豬皮的時候打了好幾場大勝仗。

罵魏忠賢的是那些利益受損的文官,但是更多的人卻對魏忠賢感恩頌德,就連天啟臨死的時候都對朱由檢囑咐要善待魏忠賢,千萬不要殺了。

誰知道崇禎上臺三個月,就把魏忠賢給咔嚓了。

後代的人評價魏忠賢、和珅,只有一句話,貪官,該死,無能。

方正覺得想笑,這些可是在歷史上留下名字的人啊,他們不是紙片,不是一群只知道做壞事沒有情感的黑鐵蛋。

他們是人啊!

也是曾經腳踏在這一片土地,,頭頂著藍天,從古人中反思,暢想未來的活生生的人。

看了幾本書,讀了一些後人的評論,這些人就給他們定了性。

似乎除了那些標籤,他們不需要吃飯,不需要睡覺,沒有任何的喜怒哀樂。

別的不說,這些評論家有沒有見過自己村的村長,見沒見過自己家鄉的縣長、市長?

他們能夠想象魏忠賢、和珅這樣的人物,平時都幹些什麼?說什麼話,見什麼人?

沒有,他們說的、想的,是他們腦子裡所固有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