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老牌軍事情報機構之——軍情六處(英)
章節報錯
軍情六處建立於1909年,它的全稱是MilitaryIntelligencesectionsix意譯為英國軍情六處,是英國軍方情報部門負責蒐集國外情報和反恐怖主義活動的組織。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它一直是在處於極度機密的情況下進行工作,不受政府領導,政府部門的名單上沒有它的名字。為了改變政府對其指揮上的被動局面,在前首相梅傑執政期間,他把軍情五處拉到了政府的名下,業務上對英國外交部負責,為政府處理安全、防務、外事、經濟方面的事物蒐集情報。但是,自從軍情六處公開了身份以後,特別是從去年以來,一直受著不明人士的威脅。去年,一名情報人員就被逼將英國所有軍情六處情報人員的名單洩露到英特網上,但沒有成功。英國的一些批評家認為政府只透露了一半的情報工作,另有一大部分是不為人知的。
英國秘密情報局是英國對外的情報機構,原為秘密情報局國外處,負責為英國政府在全球各地收集情報,主要任務包括反對恐怖主義、武器擴散與海外地區動亂帶來的威脅。
1909年軍情6處與軍情5處同時成立,第一任處長是皇家海軍上校曼斯菲爾德•卡明,後來擴充套件為秘密情報局。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它一直是在處於極度機密的情況下進行工作,不受政府領導,政府部門的名單上沒有它的名字。
1909年,英國情報機關改組後,MI6的稱號一直被沿用下來。軍情六局是英國的主要間諜情報機關,它的主要任務是:負責在國內外蒐集政治、經濟和軍事情報,從事間諜情報和國外反間諜活動。
1930年,軍情6處內設一個專門從事破壞和顛覆活動的D處。
1939年改組,歸國防部領導。主要負責在國外進行情報間諜活動,如打入敵對國的組織內部進行策反、招募等。總部設在倫敦威斯敏斯科橋南邊一幢20層樓內,對外稱“政府電信局”,該處由外交部控制。
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軍情6處經歷了組織上和行動上一系列不幸災難。1939年11月9日,在荷蘭邊境小鎮芬洛,兩名英國高階情報官亨利•史蒂文斯少校和佩恩•貝斯特上尉,輕易被德國黨衛隊欺騙並劫持。軍情6處從而失去了一個重要的情報渠道。在當時,情報的蒐集主要是由駐外情報站來提供。這些材料送回倫敦後,總部人員對其進行分類和分析後,分發給各“使用者”——陸海空三軍。芬洛事件後又遇上財政困難,軍情6處陷入了混亂不堪的局面。
1940年7月22日根據丘吉爾首相的命令,新成立的特別行動屬將D處接管。特別行動屬的任務是在海外進行破壞性活動。特別行動屬由英國經濟戰爭部部長休•道爾頓博士組建,不久,又由弗蘭克•納爾遜爵士接替道爾頓。
1940年5月,德國的閃電戰使英國不得不關閉了在歐洲的各個情報網,軍情6處只剩下在中立國為數不多的幾個情報站。
軍情6處第二任處長辛克萊海軍上將在任職14年之後,於1939年11月4日因患癌症去世,隨即由其副手斯圖爾特•孟席斯接任。面對困境,孟席斯毅然拋棄傳統的刺探情報觀念,把目光投向了剛剛接管過來的政府密碼學校,決心依靠對密碼學校的利用,從截獲和破譯德國電報中獲取情報。他果然如願以償,布萊切利莊園破譯人員獲取的“厄爾特拉”(超級機密)為英國贏得最後的勝利立下了奇勳。
丘吉爾擔任首相後,情報機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而大量才華出眾和有獻身精神的年青人,從大學、從倫敦商業界、知識界紛紛應召加入秘密情報組織。值得一提的是,“二戰”爆發後,英國從監獄釋放了不少偷竊技術高超的保險櫃撬竊犯等刑事犯罪分子,要他們為盟軍服務。其中大多數人獲准參加突擊隊;少數人參加軍情6處,他們的主要任務是制鎖、撬保險箱和爆破。這看來是不得已而為之的戰時對策,因為按英國招收間諜的傳統標準來看,理想的間諜是一個出身於上等社會、有經濟收入、性格開朗的年輕人。他必須受過比一般人稍高的教育,英俊、勇敢、頑強、比較冷靜和客觀,一如銀幕上的“007”詹姆斯•邦德。因此,英國的間諜機構歷來都重視從牛津和劍橋這兩所世界名牌大學中招收間諜。
1942年5月,特別行動屬組織參與了暗殺納粹黨衛隊保安局局長萊因哈德•海德里希的事件。1942年5月27日,海德里希在捷克被暗殺,這次行動引起了德國法西斯分子百倍的瘋狂報復。單在布拉格就有1萬多人被捕,至少1300人被殺。最野蠻的暴行發生在利迪斯村,這個位於布拉格附近的小村莊,環境寧靜優美,村裡的紅瓦房圍著一座古老的巴羅克式教堂,恍如世外桃源。一天夜裡,黨衛隊突然包圍了村子,全體村民不管男女老幼都被集中起來。黨衛隊以村裡曾有村民掩護過暗殺者為由,把村民中16歲到70歲的男人通通槍斃,將婦女兒童全部用卡車送進集中營,然後一把火將整個村莊的房屋燒燬。
特別行動屬確實值得稱讚的成績,是盟軍在諾曼底登陸時,其特工人員非常成功地拖住了德國精銳的裝甲部隊,延誤了他們抵達沿海地區的時間。
名稱由來
1909年,為解決德國間諜在英國活動日益頻繁的情況,英國情報機關根據首相阿斯奎思的建議進行改組,英國陸軍情報六局(MI6=Military Intelligence 6的稱號由此誕生。
創始人
軍情六處創始人是赫赫有名的英國“情報之父”卡明。1922年,卡明給自己取了個代號“C”,從此以後軍情六處一直被外界稱為神秘的“C”。而英國007系列“間諜小說之父”弗萊明所創作的第一部007系列小說《皇家賭場》中的雙面女諜琳德,就是以被丘吉爾稱為“心愛女諜”的軍情六處女間諜克里斯汀為原形改編的。可以說,神秘的“C”在戰爭中為盟軍提供了許多有戰略價值的情報。
職責
自冷戰結束後,軍情六處的工作重點從“蘇聯威脅”轉向蒐集國外情報,反恐怖主義活動以及反走私反毒品等一系列工作中來。很長一段時間裡,軍情六處處在極度機密的情況,不受政府領導,政府部門的名單上沒有它的名字。
為了改變政府對其指揮上的被動局面,在英國前首相梅傑執政期間,他把軍情五處拉到了政府的名下,業務上對英國外交部負責,為政府處理安全、防務、外事、經濟方面的事物蒐集情報。
2009年,索沃斯出任軍情六處處長之後更傾向於將情報工作迴歸倫敦總部,重點培養一批計算機專業人才和後勤技術人員。特工在國外執行秘密任務的“冷戰時期模式”已經過時。軍情六處眼下急需應對網路安全問題,防止關鍵計算機系統遭*或其他對手的惡意攻擊。
現況
據英國《衛報》12日報道,由於在伊拉克戰爭前炮製了大量假情報,英國軍情六處(MI6近日採取了一項前所未有的舉動——聘請一位商界人士擔任高階情報質監員,監控所有機密情報的可靠性和準確性。
位置
軍情6處的身份非常複雜,英國軍隊內部將其稱為陸軍情報6處,又稱秘密情報局,對外則稱“政府電信局”或“英國外交部常務次官辦事局”。1995年,軍情6處總部搬到了現在的大樓,位於倫敦維多利亞區泰晤士河畔。
英國秘密情報局的總部從1994年以來位於倫敦的缶克斯十字。這棟充滿特色的大樓是由特利•法拉建築師設計的,也成了倫敦的主要路標。此網站充滿該樓的照片。這棟大樓取代了位於拉母貝特的世紀大樓。
(相關資料自網路蒐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