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殲15現場總指揮羅陽逝世後,廣大軍迷們終於迎來了一個令人振奮的好訊息,殲18(紅鷹)下線試飛!

美國《防務新聞》刊登一則訊息,稱根據軍方可靠情報透露,中國的新型4.5代重型戰機殲-18(中文名“紅鷹”)在瀋陽飛機長正式下線。

據英國《簡氏防務週刊》近日報道稱,中國的軍事論壇網站刊登了一款由沈飛集團研發的短距起飛/垂直降落雙發戰機圖片,這種被稱為殲18“紅鷹”的戰機採用鴨式佈局和隱形設計,是中國繼殲20和殲31之後最新研發的第三種五代隱身戰機。

最早報道中國在發展垂直起降戰鬥機的應該是日本。去年初,日本《朝日新聞》刊登一則轟動性的軍事訊息稱,中國的首架垂直起降戰機“殲18”已經研製成功,並在內蒙古某秘密軍事基地順利試飛。此後不久,美國《防務新聞週刊》刊登了一篇文章,認為中國正在發展短距垂直起降戰鬥機,這就是殲18“紅鷹”的垂直起降戰鬥機。該機具有超隱身特性,並安裝有鐳射主動相控陣雷達、內建武器艙以及兩個大推力向量發動機,機腹下則有專用輔助升力發動機為其提供垂直向上的動力。

J18是中國第四代半空中優勢戰鬥機。採用前掠翼設計的中國第四代辦空中優勢戰鬥機。首飛成功可以超過美國的F22、F35。預計服役時間2015年左右。

殲-18下線意義

戰機採用了大量世界先進技術,可完全制勝西方當代主力戰機(3到4代),將是中國空軍21世紀中期的主戰裝備之一。美國《防務新聞》還報道了該機具有超隱身特徵,並安裝有鐳射主動相控陣雷達、內建的武器艙以及兩個大推力向量發動機。《防務新聞》強調說,這些也正是美國先進的F22戰機所沒有具備的特徵。“

殲-18樣機下線標誌著中國的戰鬥機水平已經完全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洲際型戰略飛機處於領先水平。在美國試圖干涉臺灣的問題上,更有發言權和主動權。

由於中國對這款先進戰機一直對外嚴格保密,因此西方媒體只能從其他方面對中國戰機效能進行猜測。據俄通社報道,俄國防部長伊萬諾夫華時透露,俄將考慮對中國出售蘇-34戰機,且不排除讓中國參與第五代戰機的研發。俄羅斯做出上述表示,除了兩國的政治關係外,可能也是因為中國戰機的製造水平有了重大突破,甚至在某些領域領先世界水平。

殲18戰鬥機是一款垂直起降戰鬥機,可以說是中國第一款這類戰鬥機,主要用於海軍,空軍,海軍陸戰隊,機動力強,雙向量發動機,外加一臺輔助升力發動機,雙垂尾,無鴨翼,無尾翼,在隱身和空氣動力又很好的結合,殲18武器內藏,作戰半徑2200公里,擁有先進座艙系統,主動加油系統,該機最大M數達到2.5倍音速,因武器內藏,發動機推力大而阻力小,在考慮飛機重量因素後,其單位重量剩餘功率(Ps,其絕對值等於同等狀態下飛機的爬升率相當驚人。具備良好過失速機動性,良好的大迎角飛行品質和有效的控制手段是必需的兩大基礎,殲18戰鬥機擁有出色的超音速巡航能力,做戰效能面對今天的飛行器有明顯的無法相比的優勢。其主要缺點是太過精密,維護效能較繁瑣,這也是高效能戰鬥機的通病。總的來說這是一款殺手級別的戰鬥機.根據任務不同可分為有人駕駛和無人駕駛模式,也可能是最後一款有人駕駛戰鬥機。J18中國第四代半空中優勢戰鬥機。採用前掠翼設計的中國第四代半空中優勢戰鬥機。略差於美國的F22。

世界各國反應

美國

美國傳統基金會研究員費舍爾向美中經濟和安全評估委員會提供的報告中道稱,中國瀋陽飛機制造廠生產的殲-18戰鬥機對美國軍事和國土安全構成了嚴重威脅,美國必須加大經費和科研投入,使5代戰機能在2009年列裝部隊,繼續保持對中國的戰略優勢。美國《防務新聞》報道,美國國防部將召開緊急會議,研究調整美國在沖繩島、韓國、日本本土等亞洲軍事基地的軍事部署,並極有可能增加亞太地區F22、F35的數量,以應對“紅鷹” 的威脅。[4] 美國《防務新聞》刊登一則訊息,稱根據軍方可靠情報透露,中國的新型4.5代重型戰機殲-18(中文名“紅鷹”)在瀋陽飛機廠正式下線。 戰機採用了大量世界先進技術,可完全制勝西方第三代主力戰機,將是中國空軍21世紀中期的主戰裝備之一。美國《防務新聞》還報道了該機具有超隱身特徵,並安裝有鐳射主動相控陣雷達(此為軍迷錯誤,並無此種雷達,已闢謠)、內建的武器艙。《防務新聞》強調說,這些也正是美國先進的F22戰機所沒有具備的特徵。 殲-18樣機“試飛”標誌著中國的戰鬥機水平已經完全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洲際型戰略飛機處於領先水平。在美國試圖干涉臺灣的問題上,更有發言權和主動權。

俄羅斯

俄羅斯人報道,俄國防部長伊萬諾夫華時透露,俄將考慮對中國出售蘇-33戰機,且不排除讓中國參與第五代戰機的研發。俄羅斯做出上述表示,除了兩國的政治關係外,可能也是因為中國戰機的製造水平有了重大突破,甚至在某些領域領先世界水平。 俄羅斯《全球事務》雜誌評論也認為:“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中國軍機制造業不會像20世紀50年代那樣成為蘇聯工廠的翻版,而是走更有自己特色之路的新型企業,衷心希望殲-18試飛取得圓滿成功”。

英國

據英國《簡氏防務週刊》近日報道稱,中國的軍事論壇網站刊登了一款由沈飛集團研發的短距起飛/垂直降落雙發戰機圖片,這種被稱為殲18“紅鷹”的戰機採用鴨式佈局和隱形設計,是中國繼殲20和殲31之後最新研發的第三種五代隱身戰機。

最早報道中國在發展垂直起降戰鬥機的應該是日本。去年初,日本《朝日新聞》刊登一則轟動性的軍事訊息稱,中國的首架垂直起降戰機“殲18”已經研製成功,並在內蒙古某秘密軍事基地順利試飛。此後不久,美國《防務新聞週刊》刊登了一篇文章,認為中國正在發展短距垂直起降戰鬥機,這就是殲18“紅鷹”的垂直起降戰鬥機。該機具有超隱身特性,並安裝有鐳射主動相控陣雷達、內建武器艙以及兩個大推力向量發動機,機腹下則有專用輔助升力發動機為其提供垂直向上的動力。

日本與美國的報道,儘管引起了一陣轟動,但畢竟捕風捉影的因素較多,因此,很多人並不相信。但在美日連續報道之後近兩年,在國際軍事界比較權威的簡氏再次正式報道,顯然殲18存在的可能性已經毋庸置疑。

從簡氏披露的殲18照片外形來看,這種垂直起降戰鬥機除了鴨式佈局之外,其它外觀幾乎與沈飛剛剛試飛成功的殲31很相像。簡氏的報道中提到,這次曝光的殲18戰機配備兩臺推力向量發動機,但目前尚不清楚該機的輔助升力發動機是由一臺(類似美國的F35B戰機)還是兩臺(類似蘇聯的雅克141)發動機為其提供垂直升力。而與殲31一樣,殲18採用雙主發動機提供推力,這與F35B和雅克141相比安全性相對更高一些。這可能有兩種解釋,一種是中國沒有能夠為其提供足夠推力的單臺發動機可用,另一種解釋就是這很可能像F35A/B/C一樣,殲18本來就是殲31的一種增加了鴨翼和升力風扇的變形。雖然後一種解釋有些勉強,但也不是沒有可能,畢竟像沈飛這樣單憑一個公司的實力,要同時發展多種全新的先進戰機似乎很難,而如果是“一型多改”就相對容易實現多了。

而與殲18相似的美軍F35戰機,具備很強的多用途性,一個平臺可適合海軍、空軍、海軍陸戰隊使用,可謂是新一代戰機的標誌。更重要的是,殲18具備短距起降能力,可以在被轟炸過的機場跑道上起降,在高速公路上起降,在兩棲戰艦上起降,在航母上起降更是拿手好戲。而殲18同樣也將具備上述能力,但相比只採用單臺發動機的F35來說,擁有兩臺發動機的殲18,將比F35擁有更好的起降安全效能,而且殲18的鴨翼結構,在空戰時的靈活性甚至更好。[5]

從外媒對殲18的分析來看,這應該是目前已曝光的中國第三種第五代隱形戰機。但大多數中國先進國產戰機的軟肋是,它們幾乎都要依靠進口發動機才能翱翔藍天。編輯本段美媒:殲18比殲20更先進 日本《朝日新聞》刊登一則驚天訊息,稱中國的首架垂直起降戰機殲18已經研製成功,並在內蒙古某秘密軍事基地順利試飛,標誌著中國戰鬥機技術的重大進步。 此前有報道說,中國軍方高層對殲15簡單的滑躍起飛不太滿意,認為無論航程還是載彈量都大大受限,轉而開發第四代垂直起降戰機殲18,殲18的成功使中國一舉兩得:戰鬥機升級和國產航母即將問世!如此來看,瓦良格的確是個障眼法。

殲18擁有出色的超音速巡航能力,作戰效能對今天的飛行器有明顯的優勢。這是一款殺手級別的戰鬥機,根據任務不同可分為有人駕駛和無人駕駛模式。

美國《防務新聞》報道了該機的超隱身特徵,說它安裝有鐳射主動相控陣雷達、內建武器艙以及兩個大推力向量發動機。《防務新聞》強調說,這些都是美國先進的F22戰機所沒有的。五角大樓對此感到緊張,因為尚未有對應的策略。

美國《軍事週刊》主編羅斯卡特發表評論稱根據美國軍方訊息,j18第二次試飛在瀋陽空軍基地由中國特級試飛員王國林試飛,試飛試驗按原定計劃飛到高空,然後加速到最大飛行速度,啟動引擎冷卻系統,實現完全“隱形”,並在高空連續做了包括“眼鏡蛇”在內的十幾個高難度動作,以躲避雷達鎖定。

文章最後說,第二次試飛的成功大大增強了中國軍方科技部門的研發熱情,對中國空軍來說意義堪比*。但是根據中國一向的保密習慣,中國軍方和政府沒有對此事發表任何評論,但也沒有否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