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節後的第二天。

早早起來吃完早飯,項一森帶著俞晴和阮修華一起到城北的加油站與另一隊人馬匯合。

另一隊人馬是礦業局的人,由林江領隊,他們坐的是綠色吉普車。

項一森的越野車到的時候,他們已經加滿了油,正交完錢準備等他們,他們便來了。

“來得早不如來得巧, 我們正準備等你,你們便到了。”林江將加油的發票收進包裡,笑著問道:“你們要加油嗎?”

“我們車的油是滿的,你們還有什麼事要辦?”

項一森注意到他們站在一旁等待的還有兩人,按照先前他們的安排,這兩人應該化驗員。

他跳下車,從車上拿了三包萬寶路給了他們, “如果沒有要辦的事,我們就馬上啟程。”

“上山這種事趕早不趕晚, 既然準備妥當我們就走吧。”林江讓另兩位同事上車,他自己坐上了駕駛位。

五頭嶺之所以被稱為五頭嶺,是因為山高路陡,由五座大山相連成一片山區,住在山區的村子人口稀少,普遍貧窮,山下的村莊大多是用青磚建的房子。

而山上村民建房用的都是最古老的方法,用黃泥做成泥坯房,低矮潮溼、光線不足是這種房子的通病。

由此可見山區村民的生活有多貧窮原始,交通不便成了阻礙他們發展的重要因素。

五個座大山被礦業局從A到E每座山峰都作了標記。

通往山上的路,皆是由在山上挖礦的礦老闆為了礦石運下山不得不修起來的。

臨時挖出來的土馬路沒有特意進行硬化處理,經過來往的東風貨車碾壓,路面坑坑窪窪,有時一個水坑都可以陷下一輛腳踏車。

如此不堪的路況,兩輛車都走不快,也不敢走快。

土馬路是盤山而上, 靠山一邊還好,外圍卻是很高的陡坡, 馬路邊沿可沒有後世砌好的水泥墩阻攔。

如果車輛從馬路邊滾下去,萬萬沒有活路,等待的只會是車毀人亡。

這樣的路況最考驗人的車技,特別是兩車會車時,本來就狹窄的路段還要避讓其他車輛,更是難上加難。

項一森一上山就提起了百分之二百的精神,一點都不敢分神。

緊繃著神經兩個小時才到達A區,也是五頭嶺的其中一個山峰。

將車輛停在路邊,幾人下車步行。

經過林江的介紹,俞晴一行三人知道了這座山的幾個山坳都有礦點,有的礦點已經有人在挖了。

俞晴挑眉:“這座山的礦產這麼豐富?”

山路崎嶇,林江讓他們小心腳下,笑了笑回答她:“地下的礦產豐富與否,暫時還沒有定論,其他有人挖的礦洞都還沒有形成規模,這座山峰只是今年年初才開始挖掘的。”

“哦。”

俞晴似懂非懂的點了點頭,這山上挖礦就像買彩票一樣,運氣好挖到礦脈就賺大發了。如果運氣背時挖了幾個月沒有挖到礦石, 那就是傾家蕩產也不為過!

林江帶著他們看了幾個礦點, 勘察取樣,都有項一森請的那兩位專業人士完成。

最後到達所謂的A5礦點,這裡已經初建成礦洞了,但還沒有怎麼深挖。

昨天請林江吃飯的曾肯和梁均都早已候在這兒等著他們的到來,他們從容的介紹礦洞,從面上絲毫看不出他們昨天想轉讓礦洞的急切。

一大筆資金的投入,他們不可能立馬下決定,一切等化驗報告出來再說。

幾個山坳逛下來,幾人都累得不輕,俞晴抬腕看了眼時間,已經快一點鐘了,難怪肚子餓得難受。

路過一個礦洞,洞口旁邊的坡上用竹子樹木搭了不少窩棚,窩棚前的坪裡或蹲或站了不少人,他們正捧著碗飯在吃中飯。

林江回頭問大家:“已經中午了,上山容易下山難,等下了山回到城裡起碼得三個小時,我們要不要在他們這個吃箇中飯?”

俞晴和項一森都沒有立馬應聲,而是經過打飯的草棚時,瞧了一眼他們盆子裡的飯菜。

飯是中規中矩的白米飯,菜有兩個菜,一個葷菜一個素菜。

素菜是大白菜,葷菜是土豆炒肉,盆子裡的肉大多是肥肉,油水很足。

山上條件艱苦,如果飯菜油水不足,這些幹體力活的礦工身體受不住。

盆子裡的肥肉看得俞晴是心驚不已,肥就算了,她眼力好,剛才看到連著皮的肥肉,那豬皮毛都沒有燒,皮上面還有短短的豬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