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五個老人一起走了(第2/3頁)
章節報錯
就這三點,各部和朝堂眾臣商議後,目前最重要的就是這些,要確定之後才能發明旨天下,如今只有將軍府和北平的各級官員知道五個老人已經離世。
作為大漢皇朝的開國皇帝,一統九州的無上君主,諡號可不太好確定,那是對於朝臣甚至攝政王來說!
“外公是九州千年以來第一人,任何文字都無法形容外公,這些年外公總是希望活得簡單一些,就叫九州世宗孝聖武皇帝!”
“大外婆生前賢淑良德,待朕母親如己出,就叫大漢世宗孝聖德皇后!”
“外婆生前善行天下,賢達八方,就叫大漢世宗孝聖賢皇后!”
第一個問題解決,聖武皇帝,聖德皇后,聖賢皇后,這就是太上皇三人的諡號。
“爺爺生前為大漢皇朝護國將軍,朕想這就是爺爺最喜歡的稱號,無需更改。”
“奶奶是大漢皇朝的一品夫人,加封為一品護國夫人吧!”
第二條也順利解決。
在這整個過程,攝政王一直在聽她說,這個五年來上朝次數不多的女帝,他的表侄女,此時已經成長到完全可以承擔朝政的程度了!
“悼詞和墓碑銘文還是朕來處理,眾愛卿只需把朕昨夜安排的事務處理好即可,有勞眾愛卿!”
這個時候,有朝臣才發應過來,今日早朝,攝政王一句話沒說,這幾年時間他們已經習慣了是攝政王在處理朝事,可看起來今天完全不一樣。
“陛下的旨意眾愛卿沒聽清楚嗎?聽清楚就趕緊辦事去!”攝政王看到朝臣在看自己。
退朝之後,女帝隨攝政王到了東宮,名義上的攝政王府。
當著封雪嵐的面,攝政王給女帝說,“筱瀟,從昨夜到今日早朝,姑父看你已經長大了,等此次大事辦結,姑父就該隱退了,朝政的事情,就交給你們這些年輕人了,姑父也學學你父親母親他們,在後面給你們出謀劃策就好了。”
因為仍身在悲痛之中,女帝沒說同意,也沒說不同意,就是呆呆地跟自家小姑姑摟在一起。
攝政王依然還是要留守宮裡,姑侄倆一起回了將軍府,這邊才是大事。
在跟父母溝透過之後,確定了悼詞和墓碑銘文的具體思路。
“朕之外公,九州世宗孝聖武皇帝,起兵於大漢沙州郡……一統九州大陸……並西征大膜、東征小島、朝國、以及更遠之地的美洲大陸……自九州有史以來,千古無一……稱九州始皇帝亦不為過……朕及朕之大漢今懷悲痛,悼念……”
……
五個離世老人的悼詞及墓碑銘文,她寫得很快,這也是因為自幼就被封小剛夫妻三人以及各位老人教育得很好。寫完之後,請了兩位母親和兩個姑姑校對一遍,又交給太學的眾老夫子看了遍,才給了朝廷的禮部。
禮部負責統籌,工部匠人進行墓碑銘文的雕刻。
朝廷女帝的明旨下發,九州同悲!
九州一統已經十幾年時間,歷經千年戰亂的九州大陸,在聖武皇帝率的大漢皇朝四處征戰卻幾乎不撓民的情況下完成了統一,各項民生工作做得也是風生水起,所以,如今的大漢皇朝,基本上找不出幾個對聖武皇帝有怨言的民眾。
大漢一統九州之前,九州大陸各處時有饑荒死人的事情發生,實際上在統一之後的前兩年也還會有,但九州舉國一體,這樣的情況並沒持續太久,連規模都沒形成,就被將軍府以一己之力就平息了。
饑荒,那就是吃不飽飯,首先用遠端空運直接投送到民眾手中,確保他們能有住處,先是餓不死,再給了糧食種子,給了良田……
所以,無論是對於過世的皇室三人還是將軍府二老,整個大漢皇朝的民眾都是打心裡的尊敬,這無關乎皇族皇親身份,而是他們真的打心裡感謝這幾位老人。或者說,感謝他們生養了一個上將軍一個十三公主,是這倆改變了整個九州大陸的局勢,改變了九州大陸民眾的生存環境,也改善了他們的生活,更改善了他們後代的一切。
想想之前,讀書?那是富家子弟才能夠的,如今呢?除非是發配的奴隸,大漢皇朝任何人,都有權讀書,而十八歲以下的無論男女,這還是一項義務,你必須讀。沒銀子不要緊,又不收你的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