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太后見張思澤站在原地呆愣不動,不禁出聲提醒道:

“思澤!你和劉福通在一起共事了那麼多年,不會不知道,劉福通的想法吧?”

張思澤從回憶之中清醒過來,聽到楊太后如此問,便立刻開口答道:

“回太后的話,依微臣所見,這劉福通應該是想要篡奪韓宋的皇位,畢竟當年這韓宋,也有他的一份功勞。

他現在的權利被我們這些曾經的舊部漸漸剝奪,自然心中有不甘,與憤恨、

所以便想竄通之前的舊部,郭子興的部下,現在大明朝的皇帝朱元璋,來將我們的勢力擊垮,從而坐上韓宋的皇帝。”

楊太后聽到張思澤的話,不禁點了點頭表示認可:

“思澤,你說的不無道理,劉福通當年和先帝在潁上一同靠著白蓮教起義,這麼多年風風雨雨過來,自然心有不甘,不願屈於人下。

他想做皇帝,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楊太后話說到一半,面色突變,聲音抬高了好幾個維度,厲聲說道:

“但是這韓宋本就是我們韓家的,他一個妄人,也想當皇帝?

先不說先帝韓山童,為了這韓宋顯出了自己的寶貴的生命,單是宋徽宗八世孫的名頭,都不是他一介草民可比!

更何況,當年若不是我靠著狠辣而手段,與絕佳的美貌。

吸引了這魯王城的城主,他劉福通就算買通了大明的丞相楊憲和將領廖永忠,又有何用?

從瓜步那艘船上活了下來,他也就只能隱居山林,過一個平民百姓的生活。

他覺得救了韓林兒,他有功勞,他怎麼不記得,我當年還靠著,這張傾國傾城的臉,救了它劉福通一命!”

楊太后提到這些,頓時面色一寒,用手摸了摸長滿了黑色毛髮,皺巴巴的臉,流出了幾滴淚來,當年自己若不是為了讓韓宋東山再起。

讓韓家有個好的起點,怎麼可能前來勾引,盤踞在這魯王城裡的強盜城主?

若不是為了救劉福通一命,怎麼可能讓自己傾國傾城的臉燒成這般?

回憶起了當年的那些往事,楊太后便有些難過,深吸了一口氣,調整了呼吸。

楊太后眼神堅毅的,看著殿下的十四名大臣淡淡說道:

“諸位愛卿,你們其中有許多人都是跟隨過劉福通一起打過江山的。

也清楚劉福通的為人與性格,自然也清楚,他若是搭上了大明朝這座靠山,就絕對會和我們韓宋拼一個魚死網破。

既然現在是我們韓宋生死存亡之際,我們就只有迎戰,才是唯一的選擇。

此時此刻,願意與韓宋共存亡的,只剩下你們十四個,六品以上的官員。

我們也就不必搞得那麼生分,直接就開啟天窗說亮話,有什麼想法就說出來,只要能度過這次的難關,你們十四人,全都是韓宋的大功臣!”

楊太后畢竟在二十六年前,曾帶著劉福通的殘兵敗將,投靠了魯王城中的強盜,更是憑著自己的手段與美色,成功的瓦解了魯王城中的強盜,迎接了險些喪命的韓林兒與劉福通,成為了這魯王城隻手遮天的人。

其手段之高明,手段之狠辣,讓手下之人佩服不已,紛紛倒戈,放棄了劉福通,甘願跟隨在其左右。

龍鳳殿內的這十四名官員,雖然官職各不相同,但都是目睹了楊太后如何一步一步,將這魯王城握在手中之人,自然願意死心踏地的追隨其左右。

聽到楊太后要大家各抒己見,貢獻想法,十四名大臣便都開始眉頭緊鎖,思考了起來,畢竟現在他們對抗的,可不僅僅是前老大劉福通,還有一個比劉福通更狠辣百倍有餘的朱元璋!

這計策但凡有一點紕漏,都會陷韓宋於萬劫不復之地,自然要深思熟慮才行。

張思澤畢竟是整個韓宋,除了丞相以外,官職最高,權利最大的吏部尚書,同羅正文二人,一文一武各自掌管著文官與武官。

但張思澤可不是羅正文那種沒頭腦的匹夫可比,其在劉福通手下便是極有話語權的謀士之一。

經過在腦海之中一番精密的推算後,張思澤立刻開口向楊太后獻計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