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仙兒並非什麼顯赫世家出身。

她原本是臨潮郡人,父親是一縣縣令。家中只有一位兄長,名喚馮甫。

臨潮郡產南珠,但郡中卻不富裕,南楚朝廷年年要從臨潮一郡納南珠五萬,因此珠農入海採珠,常入險域,十者難存其五。

馮仙兒尚幼時,正逢陵光君得天地感應,要傾舉國之力修建玉樓,以熙國祚。南楚皇帝便下詔,於臨潮郡徵南珠二十萬,供玉樓使用。

馮仙兒父親不忍珠農受難,也實在是知道,哪怕逼迫,也遠湊不齊數量。便開了渠道,將許多大小不一成色不足的也充入其中,一併交納。

但就算如此,一年期滿之時,臨潮傾全郡之力也未湊夠數量,最終還是耽誤了工程。

南楚皇帝因此震怒,自郡守而下一干官員各自受懲戒領責罰。

到了馮仙兒父親這裡,便是抄家滅門的罪過了。

臨行刑之前數日,陵光君卻突然遣人帶走了馮仙兒馮甫兄妹。

其後便有了馮仙兒入宮的種種。

而馮甫則進了定宜軍。初時只是一名普通兵士,後來大小功勞也立了一些,便逐漸升任了一營統領。

馮仙兒被封為貴妃之後,馮甫更是一路高升。

直到馮仙兒右相之名加身,風頭無二時,馮甫卻不升反降了。

南楚國中,女子為官雖已是常事,不足為奇,但多是在郡縣之地,朝中六部雖然也有,卻是極少,更多是六部之中各部侍郎其下安排職位。

如馮仙兒這般拜相的,卻是頭一份。

陵光君行事可以不顧其他道理,但馮仙兒馮甫不得不顧。

陵光君的青眼對他們而言本來就沒有緣由,南楚皇帝疑心又重,雖有寵愛,但不信任。

如今妹妹在前朝後宮都已經得了無上的榮耀,若哥哥再於軍中有了威望,恐怕日後會引來禍患。

兄妹二人原本就相依為命,為著妹妹考慮,馮甫故意遠離了許多爭功的差事,獎賞之類也都儘量躲避著。

時至今日,也都只是在定宜軍都統楚陽關麾下做一個偏將而已。

兄妹二人甚至不常見面,連書信都少有的,反倒是陵光君不時會挑些機會,故意讓他們通些訊息。

此時陵光君開口,馮仙兒必定是要依言行事。但如何做,還需仔細想想。

從昭華殿離開後,馮仙兒直接回到照月宮中,連宿星都沒叫到身前,屏退左右。自己點起一方燭臺,便把那封沒有被火漆封住的信展開來看。

馮仙兒原本以為,憑著陵光君往常的行事,和今日種種的異狀。這封信中,哪怕是要她兄長鼓動楚陽關,率領定宜軍趕來連州,做些欺君罔上的事情都屬平常。

若再有些連她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實在不行,把這封信一把火燒了也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