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谷渾內亂已經平定,現在青海郡王已經回到伏俟城,同行的還有威信王等人。文成公主也在隊伍裡,當然,那個搶了公主的也在。

席君買沒有私吞功勞,把吐谷渾之亂的功勞都給到了魏硯。

然後就在李二看完了加急奏報的第二天。

他收到了來自吐谷渾弘化公主的信。

上面說了,吐谷渾國內叛亂,不過如今叛亂已經得以平定,平定叛亂之人——魏硯,就是那個搶了公主的。

很簡單的一份奏報,也並未說魏硯如何英勇。

可這份奏報一看就已經不簡單。

至少不像它上面所寫的那麼簡單。

直到席君買的奏報經過杜鳳舉再次傳到李二的手上。

李二這才具體明白是什麼情況。

一個人打一千個,而且還把宣王一槊刺於馬下,另外,魏硯的那匹馬小白也出鏡了,上面寫的是腳步不減,一躍七、八尺,助對方於人牆之上完成刺殺。

這些奏報前後一比對,就發現甚至在席君買的奏報中,竟然還隱隱地對這人還有點欽佩。

至於說公主之事,只說了一句‘公主也在’,但是卻一個字都沒說,你怎麼不把公主給救回來。

你們都是幹什麼吃的。

不過最後還是有好訊息傳來,據席君買的情報,吐蕃大軍不是自己來的,而是魏硯讓對方來的,應該商議的就是文成公主的歸屬的問題。

至於商議的結果如何,過程如何,目前還不知道。

一個孤身跟吐蕃三萬大軍商議的背影的形象,也是情不自禁地出現在李二的眼前。

這人到底是什麼人?

何方神聖?

可惜的是,李二卻並未把這與那些地圖聯絡起來。

不過也對。

一個正在兩千裡遠的人,怎麼可能給他們送地圖。

這光是聽一聽都覺得不合理。

倒是接下來……

吐蕃使臣祿東贊又說要見他,而且還提出了新的條件。

據說是他們不要公主了,只希望能與大唐在日月山互相盟誓,今後永不相犯。

李二似乎是猜出來了。

想來,那商議的結果已經出來了。

那李二隻能說,這魏硯也太神鬼莫測了。

你是諸葛孔明在世呢?

而條件中,竟然還有一條,希望大唐能把一個叫做辯機的高僧,送給他們吐蕃。

讓他們也好好地學習佛法,減少一些身上的殺戮之氣。

當然。

其實松贊干布不想要的,但魏硯也不管他要不要,反正,魏硯是往上面寫了。

還跟他說,買不了吃虧,買不了上當。

你要不滿意,讓他去當苦力都行。

你看,你能說魏硯是君子麼?

魏硯簡直就沒把辯機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