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1 引君入甕(第2/2頁)
章節報錯
只是石仲魁晚上回家陪媳婦,自然不會很早就來到長安城。
上午吹笛子、下午彈琴,吸引住文人士子的同時,三五日後就有小商小販,把攤位擺到石仲魁家附近的街道上了。
石仲魁經過這幾天,也知道了此時是時間。
但讓他意外的是,現在居然已經是新朝10年,大概是公元18年。
仔細算算,劉秀應該早已經進京讀書4年多了。
想了想後,石仲魁明白與其自己去找,還不如把人吸引過來。
平日裡除了彈琴吹笛外,閒下來便檢視一番長安城內和城外,隨手幹掉那些個鬼魅、妖怪,賺點功德。
不知不覺便過了一個月。
大概是因為石仲魁始終沒露面,好奇的豪強、官吏果然如石仲魁期待的一樣,基本上也失去了耐心,連續七八天都沒幾個人上門求見。
至於那些個市井潑皮無賴,僅僅只是為了聽曲子,也不會來找石仲魁的麻煩。
更不敢找他這種雅士的麻煩。
這一個多月裡,聽曲的人不少,但為了偷聽他讀書的寒門子弟同樣不少。
既然劉秀讀的是《尚書》,石仲魁平日裡朗讀的書籍中,《尚書》自然最多。
這日王不離拿著一張石仲魁親手寫的絹布,攤開掛在宅子大門側邊的牆上,立馬吸引了十幾個家境看起來並不好的年輕士子的關注。
看到竹簡後心裡第一個念頭就是,這宅子的主人家寫的字,絕對有大家風範。
西漢時期的書法是隸書,石仲魁僅僅只是一手楷書,就讓人一見便有種耳目一新的感覺。
再仔細看時,這才發現絹布上寫的居然是《尚書》的註解。
十幾個士子仔細琢磨,越想越覺得主人家的學問肯定不低。
噹噹自己這種想讀書,都沒機會看到全本的寒門弟子絕對沒問題。
別說西漢了,即便到了東漢末期,讀書還都是豪強、權貴們的專屬。
底層弟子想讀書,還得求爺爺告奶奶的找到權貴之家,才有機會學到一篇、兩篇章節。
若是能有全本《論語》,那就是傳家寶一樣的珍寶。
石仲魁現在不僅公佈出《尚書》一篇,還題上註解,對低層來說,不管石仲魁願不願意,大家都願意把他當成老師。
立馬就有人拿出竹簡和刻刀,對著絹布開始篆刻起來。
同時也有人聽到這十幾個學子的話後,抬腿就跑,想著即便自己不會,找個會寫字的過來,今後自家也有機會留下《尚書》一篇給家中子弟研讀。
不過等十幾個學子如痴如醉時,宅子裡傳來的一曲《高山流水》很快又讓人停下了刻刀,甚至周圍的行人,都停下腳步,看向宅子的上空。
石仲魁作為現代人,自然不知道真正的《高山流水》是什麼樣。
但他聽過紅樓世界裡宮廷親師彈奏的大周版《高山流水》,還有十幾種宮廷琴曲。
也聽過天庭上不少仙人,和酒宴時仙女們彈奏的古琴曲。
甚至只要他願意,去求天皇伏羲教自己彈琴都沒問題。
所以石仲魁彈奏的琴音一起,就算王莽的宮廷樂師,都得跪著。
更別說這年代根本沒什麼娛樂,甚至沒怎麼聽過音樂的普通人。
檢測到你的最新閱讀進度為“380 下凡”
是否同步到最新?關閉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