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1 引君入甕(第1/2頁)
章節報錯
只記得大魔導師會在長安求學五年,學的還只是《尚書》而不是全部的四書五經。
好在石仲魁有足夠信心,自己在大周學到的知識,足以傳授這年代的學子。
儒學真正傳到寒門中,還得從隋朝開了科舉之後。
兩漢時,即便是豪門家中,都不一定有全套的經史子集。
往往都是某個家族出了個善於註解某一種經書的大儒後,便專注於研究這本書。
當然,這和學問的載體還是竹簡有很大關係。
真正大規模推廣紙張,還得到東漢漢和帝,也就是公元105年之後。
而此時王莽剛剛篡漢,新朝是公元8年到公元23年間存續,讀書人使用的自然還是竹簡。
甚至到了東漢末年,曹操也算是宦官後代,但他求學時帶的還是竹簡。
進了長安城後,石仲魁很快在城東尋到一處面積還算不錯的宅子,花了兩塊馬蹄銀直接買了下來。
王莽篡漢朝局動盪,就連京城裡,也有的是高官、家族被逼著辭官或者歸鄉。
石仲魁不求在皇宮附近找宅子,畢竟自己雖然是拿到了雲班寶籙的神仙,但在地仙界的南詹部州人間界,卻是個實實在在的外人、陌生人。
被權貴盯上自己不怕,卻也是個麻煩。
甚至別看王莽篡漢,在世人眼裡是個逆賊,但他此時卻是人間帝王。
沒那個神仙會傻乎乎的去搞死他。
好處沒有,代價卻大的很。
而且到了劉秀這一代,若是他那個當縣令的爹沒死還好說,但親爹一死,他其實已經是平民了。
甚至在他9歲時,兄妹幾人成了孤兒。
若不是叔父接去照看,能不能長大成人都難說。
而且劉秀的長兄劉演極其不靠譜,結交豪俠、肆意妄為。
說好聽點是仗義疏財,說難聽點,劉演就是個二流子。
劉邦再這麼說也是個亭長,有官身在,他結交豪俠是有一定底氣的。
同時結交豪俠的同時,劉邦更多的還是交好當地的官吏,可以說目的非常明確,活的更好,也開啟自己的名氣。
而劉演十幾歲便出去胡混,最後也沒混出的名堂。
好在有老祖宗劉邦的例子在,新朝末年,赤眉、綠林、銅馬起義,大批地主豪強也趁機防抗新朝。
劉演和其他劉姓子弟自然不甘落後,趁勢起兵。
可惜最後傻乎乎的被人騙去京城,一刀給砍了。
若是他成功那是第二個劉邦,可失敗了,他就什麼都不是。
石仲魁既然在等著劉秀進長安求學,當然得考慮到劉秀平民身份,在城東離城牆不遠處買宅子來個守株待兔。
不過這期間,還得打響自己的名氣。
把王不離招來,命他化身成中年僕役,石仲魁白天在宅子裡,靠近大街一側院牆的水榭裡,彈琴吹笛。
偶爾也讀一讀《左轉》《尚書》。
琴聲很容易就能吸引住來往的行人,而且會彈琴在這年代,絕對屬於高雅之人。
《仙木奇緣》
更別說石仲魁的琴,是天庭之物,那笛子也是個中品靈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