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趕忙出門看,卻發現是榮嬸和武大叔他們來了。

兩家人在半路上遇到,發現對方備下的都是孃家的禮。

武大叔覺得榮嬸是看著楊初意長大的,和她母親又親近,便叫她打頭。

在熱鬧的炮仗聲中,榮叔一臉和善,雙手捧著紅布條笑道:“意丫頭,祝你以後日子紅紅火火。”

榮嬸擔著兩個籮筐進門,一個籮筐裡是點了小紅花的白饅頭和粽子,別一邊是一些碗碟器具。

“謝謝榮叔榮嬸,你們有心了,快進來喝杯熱茶。”楊初意和方至誠趕緊上前迎接。

黃老二雙手接過楊初意手裡的紅布條,利索搭了梯子和寶林將紅布掛到大門口上。

炮仗聲聲迎親客,武大叔威風凜凜地手捧著紅布條遞上前,“丫頭,大吉大利。”

武大叔大兒子也是擔著兩個籮筐進門的,一邊是一個大豬頭,另一邊是紅紙包著的糕點和紅色的糯米飯。

“謝謝大叔大娘,辛苦了,快進來喝茶。”

紅布條再次高高掛起,這下別人再也不敢說楊初意今天沒有孃家人來撐腰了。

今天李太公、梁老、鄭叔和黃爺爺便算做方至誠的長輩了,四個老人自覺擔起了待客的工作。

李村正坐在門口指點小輩登記客人送來的東西,別說一籃子雞蛋了,就是一個南瓜那也得記清楚了。

等李惠秋和夫家人一同來了,便可以通知廚房開始炒菜了。

今天天氣很好,陽光和煦,微風徐徐,大家臉上的笑容就沒有停過。

酒足飯飽後再聊會天,樂呵一下,大家才依依不捨散了。

送完客,楊初意這才去廚房那頭看,見劉嬸和石嬸正安排人清洗碗筷,笑著謝了又謝。

劉嬸叫她去看看廚房剩下的飯菜要怎麼安排。

楊初意備的量多,天熱留不住,出門招呼後廚家中孩子或家人回去拿兩個大碗過來裝菜。

鄉下農家的紅白喜事都要互相幫忙,給錢明顯不合適,但禮儀還是要做的,分些飯菜糖餅什麼的,那是最合適不過的了。

這些可不是什麼殘羹剩飯,上桌的飯菜只有添補的,絕沒有剩下的,所以孩子們手裡拿著的都是乾乾淨淨的好飯菜。

孩子們笑得眼睛都看不見了,不約而同道:“謝謝嫂子。”

楊初意溫柔叮囑他們,“不用謝,拿穩了啊。”

“知道啦!”

可三里村的熱鬧這才開始,沒過兩天,方至誠便宣佈米粉作坊建成,可以開始運作啦!

報名沒用,這是內部定下的名額,畢竟關鍵崗位涉及秘方,做吃食又是最講究衛生的。

不過沒關係,方至誠還收竹筍、木耳、螺螄和柴火,還要顧孩子或老太太掰花生仁呢。

這些事楊初意都分派給方新桃去管理,反正幾個長輩都幫忙在旁邊照看著,沒什麼好緊張的。

方至誠和楊初意則要去縣城裡住幾天,去做店鋪開業前的各項準備工作。

這些事情都是很煩瑣的,必須親力親為,不然很容易有錯漏。

方至誠要跑去衙門備案,楊初意則是把能想到的事情羅列到紙上,然後一件件去完成,總之累得人仰馬翻就是了。

待到店鋪招牌送來掛上,他們這才有了實感。

旁邊幾家店紛紛出來看,但招牌還被紅布蓋著,笑問方至誠他們這開的什麼店。

方至誠大方回答:“美食店鋪,歡迎開業之時大家來品嚐。”

店家也只是禮貌客氣點頭而已。

等各項事情都準備好,便要著手開張了,開張之前當然得試菜了。

於是,那股直衝腦門又令人上頭的味道便在這充滿市井氣息的街巷中瀰漫開來。

其實楊初意最初並未決定做螺螄粉,只是香燭店味道大,一般吃食根本蓋不住,所以她乾脆來個“以臭治香”。

路過之人第一天聞著臭,第二天已經習慣,第三天便開始著迷了。

待到第四天聞不著那味道時,竟然還非常想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