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叔帶著兩人拐過兩條富裕的街道,來到一條充滿市井氣息的巷子,再走進丁字路口裡面。

“吶,就是這裡了。”

武大叔指了指眼前一個鋪面說道:“原來他們是做陶瓷生意的,如今要搬遷。前頭有門頭,外面還能擺七八張桌子待客。”

“這後頭有兩間房,你們也可自己隔,最重要的是院裡有井,方便得很,就是不知道丫頭你滿不滿意。”

“當然滿意啦。”楊初意四周看了一圈,更是心潮澎湃,米粉店開在這樣的地方最合適不過了。

既然滿意,那便要談一談這價格了。

“武大叔,這店他們要價多少?”

“陶老闆一口咬定二百兩,他不是急需用錢才賣這間鋪子的,所以可能還不了什麼價。”

武大叔已經叫幾個朋友來問過價了,所以這價大抵就定在這了。

方至誠將地上幾塊細碎瓷片用腳掃到一邊,然後敲了敲幾根大立柱,發現都還結實著。

楊初意心下歡喜,“武大叔,那就勞煩您帶個路,我們去接洽一下,總得看過後頭住人的地方才好決定。”

武大叔十分熱情,“那你們在這等著,我去給你們喊人來,正好你們兩人先商量商量。”

“多謝武大叔。”

“嗨,客氣什麼呀。”武大叔揮揮手,大步流星走了。

楊初意先是仔細看了這店面有沒有什麼破損的地方,然後才開始打量周邊的環境。

這個店右手邊是一個當鋪,左手是香燭店。

香燭店就在路口,鋪面是七字形的,同時開兩個門,生意很不錯。

對面的鋪子,一鋪三分,籮筐紙傘店、雜貨店和修補匠人店。

那修補店甚至只是掛個牌子而已,一個板凳一個木桌子就擺在店門前,兩籮筐的針線及各色工具便是全部家當了。

至於做吃食的,大多都是小推車擺在外頭叫賣的。

這年頭,攤販們出門都會自帶些食物,實在餓的話會買一點,但是更多的是買回去哄家裡孩子的。

方至誠一聲不吭走到路口,再模擬攤販或前來採買的客人一般東看看西挑挑,然後回來告訴楊初意結果。

他們看得這個店鋪被前面香燭店遮擋了大半不說,他們的香味很大,還會掩蓋氣味。

楊初意心下了然,不過這個倒不怕,香燭店又不是棺材鋪,沒那些忌諱。

況且鳳藻國盛行上香禮佛,他們生意好總比沒人光顧對自己有利。

不一會,武大叔便帶來了陶老闆。

開門後幾人進後院看了一圈,皆是滿意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