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培養大夫(第2/2頁)
章節報錯
尤其對那些體力不濟,不能很好的種田的女人老人和孩子來說,這是個很好的機會。
第二個考核就是基礎的醫學知識,大概相當於一般的赤腳大夫的水平,尋常的頭疼腦熱等病症都能治得了,可以自己種植草藥等。
過了這一個考核,能得三十兩銀子獎金,可以在自己行醫或是去醫館當大夫,亦或者留在書院當先生教導更多人,只要後續把第三個考核過了就行。
第三個考核就是深入的醫學知識,至少要有遠山鎮坐館大夫的水平,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大夫。
這一個考核的獎金是一百兩銀子。
十兩、三十兩、一百兩,每一個數目對尋常百姓來說都是一筆鉅款,放在從前的他們身上這會是幾年、幾十年、甚至一輩子都存不到的鉅款。
便是放在現在的黃沙城,要存下十兩銀子一家人也得努力個三兩年,三十兩怕是得十年,一百兩半輩子就過去了……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在這樣的獎金的誘惑下,許多本來覺得學醫太難、學醫沒出路的人也紛紛加入了學醫的行列。
尤其在第一批八十九個人過了第一個考核拿到了十兩銀子之後,那些沒來學醫的那些人心裡都想著,這些人不少都和他們一樣,半年前大字還都不識幾個,現在都能考過這個考核,那他們當然也行!
主要還是那十兩銀子看得人實在眼饞,來上課三個月考過考核就能賺到三年才能賺到的錢,這等好事誰能放棄?
於是去學堂識字的人數暴漲,直接超過了千人,而來書院學醫的人數也暴漲,從原來的兩百變到了四百多,直接翻了一倍。
木漁很欣慰,以後這都是黃沙城的振興的骨幹力量。
這些政策除了對黃沙城本地百姓的有影響外,對黃沙城之外的人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那些從外地請來的大夫或是別的商人將這邊的情況傳回了家鄉,或慫恿或建議他們的大夫朋友來黃沙城做事。
一個普通的坐館大夫,一年不過十餘兩銀子的工錢,堪堪夠養家而已,但是來了黃沙城定居的話,能分到兩畝田地,過了三道考核能拿一百四十兩銀子,買個小宅院買上十畝地也還剩很大一筆錢。
更何況,在黃沙城做事的工錢,比在外面醫館要多不少,日子能過的更滋潤。
便是醫術不達標,只能過第二道考核、第一道考核的,來黃沙城算下來也會比在外面好得多。
在這一切的誘惑下,春耕剛一結束,黃沙城就陸續接收了數十個外來的大夫。
這些人在和朋友親人談過,以及親眼見識過黃沙城的一切後,幾乎都選擇了在這裡定居成為黃沙城的人。
他們其中有不少人在切實體會過一段時間黃沙城的生活後,又紛紛給還留在家鄉的其他親人寫信,讓他們快來黃沙城生活。
就這麼著,在下一批曲族人到來之前,黃沙城的人數就突破了三千。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