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批一千曲族人趕在春耕的末尾到了黃沙城。

第一批來的人在黃沙城生活了一陣之後,覺得黃沙城的生活相比在沙漠的日子簡直不要好太多,於是他們回去真心實意地勸導了剩下的曲族人,有他們這麼多切實的例子在,剩下的曲族人都蠢蠢欲動。

於是這一批實打實的湊夠了一千整浩浩蕩蕩地往黃沙城來了,不像上次只有心懷忐忑的八百餘人。

這批曲族人很快分到了宅子、土地、糧種和果蔬種子,在早來的曲族人的幫助下很快完成春耕,也很快適應了黃沙城生活。

有了上次的安置經驗和曲族人的幫助,這次搬遷完成的格外順利,黃沙城人數順利突破四千,等到秋收前第三批曲族人到來,就能順利突破五千大關。

這是一個小型城池的人數規模了,雖然黃沙城全盛時期有幾萬百姓,但五千勉強也能支應開。

再有陸陸續續投奔來的百姓,恢復往日的榮光並不很遙遠。

木漁依舊忙著在桃源書院學醫,忙著種植各種改良過的草藥。

她在自己分到的一個小莊園裡種植了很多已經琢磨透的草藥,大概兩三百畝,這些草藥毫無疑問都是經過處理的,藥效比正常草藥要強上兩三分,幾位大夫都說很是難得,說賣上高出市場價幾倍的價錢不是問題。

自來種植草藥就是比種植糧食賺錢更多的行當,之所以做的人少,一是因為大部分農民不懂的怎麼伺候草藥,二是因為草藥需要賣掉才能實現價值,風險很大。

對沒什麼家底的人家來說,萬一這一年的草藥沒賣掉,那就沒錢買糧食,就沒的吃,就要餓死。

而種糧食就沒有這個煩惱了,糧食不存在賣不掉的情況,而且糧食就算賣不掉,也可以留著自己吃。

三是因為大部分農民都沒有賣掉草藥的門路。

小地方的草藥市場就那麼點,早有人佔著了,後種草藥的人沒處賣,只能在集市上降價***種糧也好不了多少,要是遇到行情不好的年份,更是難過。

要是送去外地,那路上的運費耽誤的時間又是另一項開支,成本多了,風險大了,尋常的農人根本沒有勇氣和見識這麼做。

但是現在麼……

她會盡量消除百姓的這些顧慮,將黃沙城打造成草藥之鄉的。

……

四月桃花梨花開的正盛的時候,元戎帶著商隊再次來到了黃沙城。

同他一起來的,還有很多別處的商人,他們經過觀望確定了黃沙城是安全的,在聽聞黃沙城開放之後,便一窩蜂的湧來了。

這一波只是試探,賺不賺錢不要緊,主要是考察一下黃沙城的具體情況,下次才是奔著賺錢來的。

如今黃沙城的一切已經走上正軌了,木漁也不再怕外來的商人生意會對現有制度產生衝擊。

前來做生意的商人都要到府衙那裡去備案,不怕他們搞出什麼大事情來。

木漁放心地和楊雙一起喝茶,商量著草藥的事情。

她有意把自己那一小莊園的草藥打造成一個典型案例,激勵百姓們種植草藥,那麼就要把一批草藥賣出好的價格來,最好還是在黃沙城就賣出去。

考慮到這批草藥的數量和價格,只有大商人才吃的下。

而這個人選她已經有了,錦州元家。

元家雖然以草藥生意和酒樓生意出名,但到底是有著百餘年曆史的大家族,在別的生意上也多少都有涉獵,比如草藥。

冬天的時候,元蕩來信詢問過她給三公主的那些美白藥膏的事,他沒傻到要和三公主搶生意,只是詢問她還有沒有的別的有奇效的藥膏藥方,元家可以幫忙推廣。

她當時說有幾個方子,只是還沒研究透,讓他等一陣子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