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溫明一家,從現在到之後一年時間,他家吃的糧食都由村裡提供,兩個小孩子的糧食一直提供到他們成年。”

“嗯,就先這樣吧。”

木漁去找楊二郎一起選了用來做學堂的屋子,又讓人找來桌子凳子、石板碳筆這些早早準備著。

做事的人聽說要開學堂,熱情空前高漲,只用半天時間便把東西湊齊了。

等第二天季秀才分完棉衣宣佈了要辦學堂的事情,當天下午找來學堂詢問這事的村民幾乎佔了整個村子人口的八成以上,可見他們對這事的看重。

村民的問題除了要交多少束脩外,主要就是來問十四五六的人真的也能一起來讀書嗎?那三四十歲的人能不能去?

很多村民年紀不小了,雖然沒有讀書考功名的念頭,但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深以為憾,也想來聽聽課,至少學會寫自己的名字。

木漁發現了之前設定的不足,於是在原本的快班慢班之外,又增設了一個掃盲班,歡迎那些超齡的村民來學習聽課。

桃源學堂就這麼開了起來。

這一開,就是好幾個月。

……

一晃兩個多月的時間過去,冬季已經到了末尾,春天就近在眼前。

這兩個月的時間裡,學堂帶來的變化很是顯著。

首先便是村裡所有的人都學會了寫自己的名字並認識糧食和基礎的數字,能看懂季秀才釋出的簡單公告。

其次便是快班的十二人都已經掌握了幾百個常用字和數字加減法,別的不說,替季秀才分擔工作是完全可以了。慢班的孩子最多再有一年也完全能達到這個水平。

木漁第一次發現自己有當老師的天賦,相比被學生偷偷吐槽刻板無趣的季秀才,她的課上學生們要活躍得多。

除了教導算術外,她還教一些別的,諸如她記得的科學趣味小實驗以及各種有趣的故事。

總體來說,氛圍很棒,她所想表達的,所想達到的效果,最後都差不多實現了。

最讓她驚訝的一點是,學堂裡學的最好的學生居然是溫望。

這個自閉孤僻的孩子雖然年紀有十四歲可以去快班,但是她一開始打算讓他和他的弟弟妹妹們先去慢班適應著,畢竟他的生長環境擺在那裡,年紀不代表心智。

但溫望拒絕了,固執地表示要去快班,並且真的在努力適應,總是向她討教問題。

事實證明,他反而是學的最快最好的那個,這也許這就是所謂的,白紙更容易塗抹吧。

上課時她總能看到他追隨她的視線認真聽講,下課後她又總能遇到他來詢問不懂的問題,她多少能體會到老師對好學生的喜愛了。

總之,不管過程還是結果,這個冬天桃源村眾人都過得很歡樂充實,他們熱切地期待著春天的到來。

桃源村裡的日子過得快活美滿,但是外面的生活就不這麼好了,甚至可以說是相當糟,尤其是黃沙城。

這個冬天外面都過得很艱難,黃沙城尤其如此。

天災,兵禍。

黃沙城幾度易主,城中百姓十不存一,幾乎成了一座空城。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