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大藥房倒是滿街都是,畢竟醫藥品的利潤擺在那裡。

尤其是這幾年,可以說是遍佈大街小巷,甚至都不需要走幾步就能找到一家大藥房。

這些大藥房掛著綠色背景的門頭,就連名稱也很雷同,大多名為“某某堂”大藥房。

不過宗澤要找的是那種傳統的中藥大藥房。

實在不行,中西結合的大藥房也能湊合。

只是現在,中藥房越來越少了,宗澤印象中十幾年前的時候還有不少中藥房和中西醫藥房。

可現在基本上都是西藥房了。

不過中藥房和中西藥房還是有的,就是數量少了不太好找。

想到這裡,宗澤拿出了手機,開啟了導航app,開始在附近搜尋【中藥房】。

很快app就推送出了幾個相關地點,最近的一家中藥房距離三寶路只有七八百米,名叫【通典藥房】。

步行過去大概需要八九分鐘。

整個江海區本來就算是通城的老郊區了,不管是三寶街附近,還是虞家小樓所在的香堂社群附近的樓房都顯得要老舊一些。

行走在這種街道上,會有一種回到十幾年前的錯覺。

尤其是冬日蕭瑟的時候,這種感覺會變的更明顯。

要是這時街邊再出現個冒著香甜氣息的烤地瓜小推車,那就更符合意境了。

……

就在宗澤離開三寶街,尋找中藥房的時候。

原地的攤主便給發小發了個資訊,也不談符籙的時候,只是表示對他老宅中的其他老物件也感興趣,這個週末應該會再去一趟。

很快,他發小就回復了過來。

三條語音5秒內訊息,排列的整整齊齊。

“正好,我昨天又在閣樓上整理出一些老物件。”

“其中有一份民國時期的老報紙,不知道你感不感興趣。”

“不過那份報紙儲存的不太好,基本上都酥了,稍稍用力就會破碎,到時候你過來看看吧。”

看著發小的訊息,攤主嘴角一勾,發了個ok的手勢表情。

據他所知,這發小爺爺奶奶已經去世了好幾年,而家裡的那座老宅是八十年代末修建的兩層小樓。

外牆貼著白色的格子瓷片,在八九十年代很常見。

至於宅子裡的這些老物件,都是在喬遷新居時搬過去的。

期間也應該搬運了好幾次,直到近二十年來,徹底塵封,無人問津。

應當是從他爺爺的父輩,甚至是再老的一輩流傳下來的。

“看來這次去得好好問問才行,這批東西都有點名堂啊。”

“說不定王海生那小子的祖上是個大人物呢!”

攤主自言自語,撩起軍大衣的下襬重新坐在了小馬紮上。

那本厚實的《鄉下姑娘城裡郎》被他丟在了一邊。

他現在可沒有心思看小說了,一心都想著發小家老宅的那些古物。

之前的那批古書中,有幾本類似於地方縣誌的古籍,記載著兩百多年前通州府的情況。

還有一些是制符的書籍應該也是同一時期的,儲存的還算不錯,這麼多年了書頁依然堅韌。

書封上用篆體寫著幾個大字《通海符籙書》。

不過上邊的內容雲裡霧裡的,還描繪了許多難以看懂的符文。

他手裡有幾個古書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