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東之地,作為北平的壁壘,同樣也是大明抵禦北方遊牧民族的第一道防線。

與後來的地華天寶,誰不說我家鄉我相比,如今的遼東可謂是一片貧瘠。

就拿朱權發現的鹹湖,遼澤之地為例。

此地多水患,四望無煙,惟蘆葦蕭蕭耳。

類似於草甸沼澤,如果想要進行耕種,需要先大規模排水。

一些無法流動的死水,更為成為滋生蚊蟲的溫床。

“洪武十八年,海運糧米七十五萬二千二百餘石往遼東。”

“運綿布一百三十四萬疋綿花、五十六萬斤赴遼東給賜軍士。”

朱權仔細查閱大寧過往明顯,也唯有苦笑一聲。

哪怕依託海運,有朝廷分擔大寧的糧食和棉花,依舊要受到氣候和倭寇、海盜的襲擾。

衣食住行,如今最基礎的四樣,成為了困擾大寧發展的因素。

棉花礙於技術原因,無法有效種植。

這一點朱權倒是可以派人回應天寧王府,取回自己蒐集的良種即可。

至於食物,短期之內靠打劫韃靼,瓦剌,長時間還要形成軍屯,民耕,方為上策。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朱權要為後世著想,也要進行大規模開墾。

至於大寧城,也要進行重新翻修,如今殘破的城牆,根本無法阻擋韃靼人南侵。

這些可都需要白花花的銀子!

行?沒有路,如何讓更多商人前來大寧做生意?

要致富,先修路!

朱權搖頭苦笑,就藩大寧之後,他才發現封地的重要性。

若是地處中原富庶之地,那便能夠當個閒散王爺,享盡齊人之福。

若是當了塞王,那很抱歉,這輩子都要為朝廷抵禦北方遊牧。

領兵打仗,更是家常便飯。

像秦王,晉王,燕王的封地,都相對富庶,加之朝廷相助,壓力倒也不大。

如果你的封地一片狼藉,加之又是塞王,那就要恭喜你,是不是皇帝親生的了。

朱權很倒黴,看似擁有了徵兵權,可自己封地內的事情一團糟。

倘若無法解決內部“衣食住行”的問題,談什麼抵禦韃靼,底下人就要先餓死!

“不想了!先去報仇再說!”

鹹湖一戰,憑藉朱雀軍的拼死奮戰,朱權這才沒有失去鹽池。

君子報仇,十年不晚。

寧王報仇,但爭朝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