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英殿。

朱元璋本來在閉目養神,卻聽到蔣瓛上前通報,某位逆子破天荒地前來求見。

“他闖禍了?”

蔣瓛點了點頭,隨後又搖了搖頭,搞得老朱一頭霧水。

“到底是闖禍,還是沒闖禍?你特娘給咱一個準話!”

蔣瓛一臉愁容,“皇上,寧王殿下這番得罪了不少武將!”

聽聞此言,老朱不悅道:“怎麼?他還能去軍營,把人家打了不成?”

蔣瓛心裡苦,這比打人還要嚴重啊!

寧王殿下教武將們練兵,分明是在羞辱人家的專業……

再說這些武將,都打了多少年的仗了,還用您一個尚未就藩的藩王來教?

“算了,問你也問不出什麼!讓他進來!”

蔣瓛如釋重負,趕緊引著朱權來到武英殿,隨即自己趕緊退出大殿,生怕皇上生起氣來殃及池魚。

“兒臣,拜見父皇!”

“嗯。”

老朱不悅道:“聽說你闖禍了?”

朱權驚訝道:“闖禍?兒臣這些天都在家苦修兵書,為我等大明嘔心瀝血,何來闖禍一說?”

“唉!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

還沒等朱權說完,老朱便不耐煩地擺了擺手,“行了!莫要胡言亂語,直接跟咱說事!”

朱權雙手將書本呈上,老朱則無奈翻看起來。

“《紀效新書》?這逆子還知道寫兵書?弄得有鼻子有眼,咱且幫你把把關!”

洪武大帝翻開第一頁,赫然寫道:“夫曰‘紀效’,明非口耳空言;曰‘新書’,所以明其出於法而非泥於法,合時措之宜也。”

開篇點名了撰寫本書的目的,以及書名的來歷和含意。

尤其是為了適應這個時代的戰爭,朱權並非只是對前人兵書做註解。

“正文又分,束伍篇、操令篇、陣令篇、諭兵篇、法禁篇、比較篇、行營篇、操練篇、出征篇、長兵篇、牌筅篇、短兵篇、射法篇、拳經篇、諸器篇、旌旗篇、守哨篇、水兵篇,共十八篇。”

老朱不由地深吸一口氣,本以為那逆子不過是寫著玩玩,掛羊頭賣狗肉。

誰知此書包含範圍之廣,可謂是將行軍打仗分綱列目,讓人一目瞭然!

針對軍隊戰鬥力低下的狀況,朱權在書中,首先強調要從嚴治軍,提出了創立兵營、選兵、練兵的三部曲。

老朱讀得津津有味,朱權則在一旁等候,不忍打擾父皇。

蔣瓛在大殿之外,已經準備聽皇上的咆哮,誰知裡面安靜如初,父慈子孝,讓他有些不可置信。

太子爺朱標聞言朱權又招惹了武將們,當即火急火燎前來。

可憐大明太子爺,剛去工部,磨破了嘴皮子,才讓官員們趕製大明炮和擊賊神機石榴炮,就聽到了十七弟再次闖禍的噩耗。

“裡面情況如何?”

“回太子爺,屬下也不知道……”

“養你有何用?也不幫孤勸勸父皇!”

朱標情急之下,直接走入武英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