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甚是滿意,“我大明兒郎,就算是輸,也要堂堂正正!”

“當縮頭烏龜?咱從來不幹!”

“就按標兒說的去做!輸了,咱就勵精圖治!贏了,咱就放聲大笑!”

朝堂之上,群臣們全然沒了上奏的興趣。

都在等待著朱權與騰佑壽的對決。

究竟是扶桑才子,技高一籌,力壓大明寧王,恢復唐宋文化。

還是大明寧王力挽狂瀾,捍衛中原儒教之聲威?

李善長則是心中為朱權捏了把汗。

“殿下,此戰事關國格,可不能輸!”

——

王府外。

朱權已經坐定,準備撫琴。

騰佑壽則嘲諷道:“閣下莫要裝神弄鬼,天下奇曲繁多,豈有勝過《瀟湘煙雲》者?”

騰佑壽負手而立,彷彿彌補曲譜的人,是他一樣。

周圍百姓,都怒目圓睜。

剛到場的讀書人們,則是搖頭嘆氣。

“果然,哪怕是《瀟湘煙雲》的殘譜,也足夠壓場子!”

“惜哉惜哉!不能聽全楚望先生的神曲!”

“我曾多次求那殘譜,可惜騰佑壽始終不肯交流!”

聽聞讀書人的感慨,一眾百姓則不可置信。

朱權剛才所彈之曲,竟然有如此價值?

那他們聽到,豈不是三生有幸?

眾人思考之際,朱權的琴聲已然響起。

旋律激昂、慷慨,具有戈矛殺伐的戰鬥氛圍。

彷彿在表達,撫琴之人,誓死捍衛大明尊嚴的決心!

“此第二段,平淡深遠,緩緩彈去,細細審之,一幅氣運筆墨,若不細心領略,自覺無味。”

一位老儒輕撫鬍鬚,做出點評。

“此人,乃是大儒呂田,最善音律之作!”

呂田仔細聆聽,並未搭理一旁議論之人。

“操弦不諳斯曲,如入山陰路上,而不視其美也。”

呂田閉上雙眸,仔細感受著曲中深意,彷彿置身其中。

“幾帶起,幾撥刺,臞仙作秋鴻,竊而用之。”

聽聞朱權琴聲突然變奏,呂田撫掌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