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起洛陽 第十三章 考前速成奧秘(第1/2頁)
章節報錯
齒輪是古已有之的。
山西侯馬東周晉國鑄銅遺址,就曾經發現成套的齒輪陶範。
只不過陳瞻的模擬需要更加精確,齒數更大的齒輪,所以需要能工巧匠手工製造。
在不缺經費的情況下,想要造出精確傳動的齒輪並不費勁。
在知道圓周率的情況下,陳瞻找了一段繩子直接等分為若干份,做好標記之後反算出對應圓的半徑,然後就能以弧長代角度,實現較為精確的齒輪設計。
比如你要365等分就先將繩子9折之後得到512等分,然後在從中數出365個等分即可。
當然也因此,為了減小誤差影響,若是齒數更大,陳瞻就不得不將齒輪設計得更大。
至於材料,直接用銅製造就可以了。
為了湊夠這座這套系統地銅,陳瞻還不得不肉疼地融了一堆銅香爐五銖錢什麼的。
足夠的錢進行這項燒錢的“愛好”。果然科研什麼的自古就燒錢。
好在前幾天陳家才送來了一堆用來賠罪的甜棗,否則陳瞻都不一定有
也是出於這個原因,陳瞻只是先製造出了距離太陽更近,公轉週期更短的水、金、地、火四顆行星用於演示“熒惑守心”和日月食。
而公轉週期更長的土星木星並沒有製作。
至於更外面需要觀測的心宿二,東漢已經存在的渾天儀已經能很好地模擬二十八星宿的觀測。
所以陳瞻可以套用前人成果,將渾天儀的渾象安裝在模型的外側,就可以模擬出心宿二的觀測結果。
東漢時期中國的天文學遠沒有後世想象的那麼落後。
比如,之前提到的東漢桓帝靈帝時期的宗室劉洪,就已經在乾象曆中,將朔望月的長度誤差縮小到了4秒,而計算的黃白交角誤差值縮小到了0.44°,並且得到了“五月二十三之二十而一食”的交食週期。
而他陳瞻提出的新假說,無非就是將張衡“渾天如雞子,天體圓如彈丸,地如雞子中黃,孤居於天地內”的渾天說,從地心說改成“日如雞子中黃”日心說而已。(先簡單介紹一下背景,具體的論戰過程和科學原理會在之後的論戰章節中出現。)
再結合將皇帝比作太陽的傳統古已有之,這個假說的提出後,陳瞻並不需要擔心整個學術反應過激,把他像布努諾一樣,綁在火刑柱上燒死。(其實羅馬教廷之所以執著於地心說也是為了打擊太陽教的日心說,燒死布努諾不是單純的學術爭端。)
做完了設計後,接下來的事情都可以交給工匠。
按照他們的製造速度,大概半個月之後就能完成初步的製造。
到時候再進行細調,按照當前行星位置擺放模型,應該不出一個月就能達到陳瞻演示需要的精度水平。
到那時正好能比預期的熒惑守心提前大半個月。
安排好這一切之後,陳瞻面對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準備三日後的文會了。
雖然知道這些事情總是避免不了的,但是真正到了眼前,陳瞻還是有點發怵。
他穿來的時候雖然繼承了原身的回憶,但是原身的記憶對於他來說總有一些隔閡感,那些記憶對他來說更像是一本書,需要時可以隨時檢視,而不能融會貫通。
他前世雖然讀的是工科,但是家學淵源,對儒學經典小時候也學過一些皮毛,所以陳瞻清楚這些大儒的水平到底有多高。
且不說他接受的那種啟蒙水平的經學教育,就算是後世那些儒學“專家”也不可能幹過專精於此幾十年的大儒。
所以在路上陳瞻就連睡覺都在惡補文化常識。
結合原身的記憶,經過幾天的突擊,陳瞻的經學水平突飛猛進,雖然比起原身還差很多,但至少達到了十幾歲世家子弟的平均水準。
但是就像考前半天才看完課本的學渣,即將面臨全校圍觀的知識競賽一樣,陳瞻心裡其實慌得一匹。
唯一值得安慰的就是,這個請帖是陳家給他的。
陳家雖然看不起他,但也不會樂意在眾多世家面前丟臉,所以考官應該大部分都是自己人,不會故意為難他。
而這個文會大多是一些主觀的東西,所以到時候只要他的行為不要太過離譜,他應該都不會落得一個身敗名裂的下場的……吧?
要不是因為這一點,陳瞻都想直接裝病不去,畢竟雖然逃避可恥,但是逃避真的很有用啊。
但是這種事情可一不可再,他總歸是要面對這些事情的.而且他還可以藉機感受一下時下風氣,順便看看能不能宣傳一波自己……這對他接下來的計劃是很有幫助的。
所以陳瞻決定利用好這次文會,下定決心之後陳瞻就開始準備。
其實文會這種東西很大的難度在於,期間發生的事情不可預料,這種隨機應變的考驗全都就要依據參與計程車子的積累臨時處理。
如今只剩下三天的時間,在這段時間年內即使他再努力,經學水平也不會有太多的提高。
但是如果他能提前猜出考題,劃定戰場,或者想出能以不變應萬變的“萬全之策”,那麼這三天的準備時間確實可以很大程度上提升他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