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一章 巡視(七)(第2/2頁)
章節報錯
同樣我們發給崖州批發基地的精鹽也是四文一斤,崖州批發基地發給南洋各個客商的價格一般定在十文到十五之間,最低不會低於十文。
而我們對鄭氏轄地的精鹽銷售都是採用直銷模式,也就是各地拿到食鹽銷售許可的商人,憑藉食鹽銷售許可在我鹽場繳納押金提貨在各自的銷售範圍內銷售。
每銷售一斤鹽可以提一文錢的毛利,鹽商的售價必須統一按照五文錢進行銷售,一旦發現有人加價銷售,立即取消食鹽專賣資格。”
鄭經略一盤算,便算出來,單是鶯歌海鹽場一年生產的食鹽出場價格就能給鄭氏帶來八十萬兩的毛利。
這還不算鴻基基地與崖州批發基地的食鹽溢位效益,這兩個基地的利潤加起來不必鹽場的利潤少。
而生產食鹽除了建設鹽場,製造風車動力以及維護的這些成本之外,剩下的只是人工成本。前兩樣都是都是一次性投入成本,只有機械動力的維護需要一些持續的投入。
想到人工成本的投入,鄭經隨口問道:“鹽場現在有多少工人在工作?”
“回王上!目前鹽場有五百多工人工作,一年的人工成本大概在兩萬兩左右,這還是包括了工人的伙食費。”
鄭經點點頭說道:“鹽場還要繼續擴大規模,同時也要進行技術儲備,將來我們肯定要大規模進入大陸市場。
從瓊州府向大陸運鹽成本太高了,必須要在各個地方建設鹽場,在沒有便利的水運條件下,就近生產才是降低百姓食鹽價格的最好辦法。
我們進入大陸之後,給百姓的第一個好處就是讓百姓吃上更加便宜的精鹽,在大陸地區像我們這樣優質的精鹽能夠賣到幾十文。
就算是摻了沙子的鹽都能賣到十幾文到二十文,只要我們將便宜的精鹽大量的投入市場,將會徹底的沖垮滿清的鹽稅體系,這將給滿清的財政造成致命的傷害。”
鹽場場長突然感覺自己身上的擔子一下子重了很多,他沒想到一個鹽場的生產規模甚至能夠影響到一個政權的興衰。
延平王說的沒錯,一旦鄭氏的優質低價鹽進入大陸市場,很快就能讓大陸原本的官鹽市場崩塌。老百姓又不是傻子,放著質量又好,價錢又低的精鹽不買,去買質量不好,還死貴的官鹽。
西紅柿
就算是買私鹽犯法,可是架不住人多啊!這種衝擊任何官府都無法阻擋,除非滿清能夠擋住鄭氏不讓鄭氏登陸大陸的土地。
從鹽場離開的時候,一直沒有說話的洪磊忽然說道:“王上!真是學究天人,把商業手段運用的爐火純青。
這樣的手段恐怕只有古之陶朱公能與王上媲美,這樣的手段應該有一個專業學問吧?”
鄭經笑了,十七世紀的土鱉是沒見過後世的商業戰爭,這食鹽傾銷在商業戰爭面前連提鞋的資格都沒有。
“當然是一門專業的學問,這門學問就叫《經濟學》,也就是經世濟用之學,對於一個國家來說,所有的問題最終都是經濟問題。”
洪磊若有所思,鄭經的觀點再一次顛覆了他的三觀,完全的顛覆了他所受到的教育,在經學的教育下,士大夫不管多愛錢,都是恥於言利的。
經學認為錢是壞人心智的東西,並不是什麼好東西,所以歷代的商人都不受待見,只能依附權貴存在。
形容錢的詞語也沒有什麼好詞,比如逐利之輩、滿身銅臭等,然而延平王卻公然的大談錢財,大談商業的作用,甚至還能用商業發動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