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煌言陪著鄭經順著已經壓實的路基一路來到昌化縣,昌化如今已經成了一座鋼鐵之城,就連昌化縣縣衙都是圍繞著鋼鐵廠服務,只為方便鋼鐵廠的運營。

整個鋼鐵廠包括石碌採礦的礦工,已經擁有一萬多名工人,包括這些工人的家屬,使得昌化的人口出現了爆炸性的增長, 達到了十多萬人,成了僅次於瓊山的與崖州的瓊州府第三大人口大縣。

工業的發展讓這個原本鳥不拉屎的偏僻之地,成了瓊州府的膏腴之地,連帶著昌化縣的地價都翻著倍地增長。

人口的增長給昌化縣帶來的既有好處,也有難處,好處是人口的增加,帶來了大量商鋪入駐,這給了昌化縣充足的稅收, 讓昌化縣獲得了不小的溢位效益。

壞處是人口多了之後,昌化縣的治安壓力變大,昌化縣衙與提刑司不止一次提出擴大提刑司的規模,都被張煌言駁回。

張煌言的理由也很充分,工廠的人員治安問題就找工廠,反正工廠也不歸地方管轄,憑什麼讓地方上增加壓力。

鄭經是第一次聽到這種工廠與地方上的矛盾,這些事一般不出大的問題,地方與工廠都會形成默契,能不上報就不上報。

《我的治癒系遊戲》

對於這種地方與工廠的矛盾本質上還是國家與地方的矛盾,畢竟工廠所代表的是國家利益,而縣衙代表的是地方利益。

不過人口的增加確實給地方上帶來很大的治安壓力,這是實實在在的壓力,工廠不能一點都不承擔。

鄭經將工廠廠長與昌化知縣叫到一起,做出一個決定,從今年開始, 鋼鐵廠每出售十斤鐵就拿出一文錢用做昌化縣的治安經費。

鋼鐵廠現在每年的產值每年至少都在萬萬斤以上,十斤一文錢那一年至少就是一萬兩, 這筆錢用做治安經費, 用於擴大昌化縣的提刑司規模。

一萬兩銀幣對於一個縣的治安來說已經是一筆鉅額的收入,對於如今鄭氏領地普通工作者用收入二兩銀幣來說,這筆錢能夠養幾百人的治安人員。

昌化縣上下沒有想到延平王一來就把困擾他多時的問題解決了,這幸福簡直來得太突然,有了這筆經費,提刑司至少能夠增加上百衙役。

而這一萬兩銀幣對於鋼鐵廠來說就是九牛一毛,鋼鐵廠廠長沒有任何的討價還價便答應下來。

在廠長的陪同下,鄭經逐一視察了鋼鐵廠如今的運轉情況,昌化鋼鐵廠生產的鋼鐵大部分都用於農具的生產,包括鋤鐮未耜,以及鐵犁、鐵鏟。

這些鐵質農具不但在鄭氏領地暢銷,包括安南、占城、暹羅等南洋各個以種植為主的國家都是鄭氏農具的大客戶。

就連吳軍也採購了大量的農具向滿清的地盤販賣,鄭氏生產的農具質優價廉,深受各地客戶的喜歡。

廠長耐心地介紹著廠區內的各個車間,每一個高爐都對應著一個生產車間,每個車間只生產單一的產品。

還有一部分高爐專門生產用於出售的鐵錠,這些鐵錠最大的買家就是吳軍, 吳軍買回鐵錠之後, 就會快速的將鐵錠轉化為武器。

尤其是鄭軍不賣給吳軍武器, 吳軍上下的火炮都要自己透過工匠進行鑄造, 好在吳軍在與南明徵戰的過程中,俘獲了不少南明的工匠,這些工匠成了吳軍手裡的工匠營。

即使每年昌化鋼鐵廠的產能達到了萬萬斤,可是依然是供不應求,一萬萬斤聽起來不少,實際上後世一個最落後產能的三高鋼鐵廠的產能都是昌化鋼鐵廠的好幾十倍。

這點產能對於發展工業來說就是杯水車薪,鋼鐵行業還是需要進行大力的發展,鄭經在視察完鋼鐵廠之後,給鋼鐵廠的要求就是繼續擴大產能,這鋼鐵有多少都不嫌多。

等到一旦反攻大陸,大陸對於鐵質農具的需求那更是一個天文數字,即使再擴大十倍的產能也無法滿足整個華夏的需要。

當然進入大陸之後,鄭軍肯定要建設新的鋼鐵廠,單靠一個昌化鋼鐵廠想要滿足整個華夏的需要那是痴人說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