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四章 海陸之爭(第1/2頁)
章節報錯
談完了海軍的事宜之後,鄭經又說到陸軍,陸軍現在的五軍都督府已經擴軍到十萬人馬,四十個鎮。
這還不算鄭經手裡的侍衛親軍,以及各地屯墾的屯田兵,其中承天府組建了二十個鎮,瓊州府組建了十五個鎮, 舊港滿剌加組建了三個鎮,呂宋並未組建新的人馬,還是謝永常手裡的兩個鎮。
這些人馬分屬不同的都督府,交叉管轄,為了更好的掌握各個軍隊,中軍都督黃廷與右軍副都督楊富調任瓊州府,執掌瓊州府所有軍隊。
前軍都督王秀奇與後軍副都督陳莽調任舊港滿剌加分別執掌兩地軍事, 在今年年底前必須完成五個鎮的組建與訓練。
前軍副都督何義與後軍副都督陳莽調回承天府, 同時中軍副都督劉俊調任調任呂宋三寶顏負責三寶顏的練兵訓練事宜。
老將翁天佑也退居二線進入陸軍學堂任教, 左軍都督府副都督的人選由比較年輕的胡靖接任。整個永曆二十四年,不光是文官層面進行了不小的調整,就是武將方面也進行了大的調整。
鄭經講完陸軍的調整與調動之後,對何斌問道:“工官衙門與各個工廠對接,如今我鄭氏除了外銷的武器之外,用於自身的裝備與儲備夠用嗎?”
“回王上!陸軍的輕武器還有一些缺口,不過所差不多,如今槍炮廠每月能夠生產五千無膛線杆火銃。
若是都生產新式有膛線的火銃,則每月能夠生產四千杆,現在槍炮廠採用的是每月生產三千杆有膛線的火銃自用,一千五白杆無膛線的火銃用於外銷。
如今我們的軍火買家主要有三家,最大的買家是吳軍,今年一年就採購了兩萬杆火銃,其次是北鄭, 北鄭沒錢, 一年也就兩千杆左右的量,其次爪哇的二殿下, 現在每年都向我們採購一千杆火銃和十門陸軍炮。”
鄭經知道這已經是兵工廠最大的產能了, 不過下一年吳軍肯定會加大火銃的採購,老狐狸吳三桂肯定已經嗅到了戰爭的味道。
《我有一卷鬼神圖錄》
“何先生,與兵工廠協調一下,明年我們將外銷的火銃產量提起來,明年前半年全部生產外銷火銃,下半年再按照既定的方針生產我們自用的火銃。”
“王上!那軍隊裝備不夠用怎麼辦?”周全斌一聽要把產能全部給外貿,頓時有些著急。
“邦憲不要著急,我們現在必須要多儲備原材料,一旦戰爭打起來,如銅、鉛這樣的軍事物資,吳軍自己都不夠用,還怎麼給我們。
我們必須要利用戰前的機會多儲備這些戰略物資,不但要與吳軍交易,還要加大與西夷各國的交易,只要不涉及核心機密的東西都可以賣出去。
而我們自用的武器,完全不用擔心,只要原材料足夠,我們隨時都能切換成全部生產我們自己的武器的模式。
如今全軍四十個鎮需要八萬杆火銃,留出夯餘的數量替換損耗,需要保證十萬杆火銃, 現在我們還有多少缺口?”
“新組建的新兵,目前還在使用無膛線火銃聯絡裝填,至少還差兩萬杆。”
“一個月我們全部產能用於生產自用火銃,五個月的時間就能完成任務。就算是開戰之後只要保證工廠正常運轉,每個月都能裝備兩個鎮,完全不必擔心。”
周全斌雖然有些不甘心,但是鑑於延平王一直以來帶給大家的都是正確的抉擇,這讓周全斌不知該如何反駁延平王的觀點。
武器裝備可是越多越好,怎麼到了延平王這裡成了只要剛好夠用就行,萬一需要大擴軍的時候,怎麼辦,總不能讓士卒拿著木棒上戰場吧!
鄭經看到了周全斌糾結的表情,笑道:“邦憲也別糾結,這武器肯定是要多備一些,不過現在趁著能夠賣出高價的時候,能賣多少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