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章 吳世琮(第1/3頁)
章節報錯
吳世琮返回昆明之後將鄭氏提出的條件一一說出來。
鄭氏提出兩套方桉,第一套方桉是,吳軍整體接受鄭氏改編,從此吳氏便成為鄭氏麾下之臣,吳氏君臣如何安排將由鄭氏決定。
吳周的皇帝吳世藩必須去帝號,至於如何封爵,鄭氏給出的最高爵位是公爵。
其他文武官員在經過鄭氏的考核之後量才錄用,如何考核肯定是鄭氏說了算。
第二套方桉是整個吳氏遷徙到四千裡外的一座大島上,除了皇帝降為王爵之外,整個吳氏的行政體系不變。
若是選擇這一套方桉,鄭氏會幫忙轉運吳氏上下的人口、物資等,由此產生的運輸費用,等到吳氏在新的地盤有了收益之後再慢慢償還。
鄭氏給出的兩套方桉,根本無法達到吳氏上下的預期,尤其是吳氏如今的權臣郭壯圖更是強烈反對全面投降鄭氏。
可以說郭壯圖是吳氏政權最大的受益人,仗著自己是皇帝的岳父,吳三桂臨終前的託孤人,郭壯圖幾乎把控了吳氏大半的政權。
這讓以吳應麒為首的吳氏親臣非常不滿,推動吳氏與鄭氏談判的正是吳氏親臣。
而如今談成這樣的條件,更是讓郭壯圖抓到了把柄,在昆明吳氏的皇宮,郭壯圖對著吳世琮就是一頓輸出。
“這就是你們談判的結果嗎?我大周還有十幾萬人馬,三省之地,那鄭經是不是覺得我大周如今已經窮途末路了?”
吳世琮這段日子跟著夏國相去鄭氏談判,才真正體會到了使者的艱難,看似風光無限的出使,實際上背後都是刀光劍影。
聽到郭壯圖如此指責夏國相的談判努力,吳世琮勃然大怒,用手戢指郭壯圖道:“姓郭的!爺當你是長輩本不想與你爭論,可是你卻沒有長者之風。
夏姑丈為我大周辛苦奔波,在我大周最艱難的時候,憑藉三寸不爛之舌硬生生從鄭氏嘴裡扣出大量的火銃。
而且這筆火銃的錢到現在我大周還沒有給鄭氏結清,你姓郭的管著大周的錢袋子,你倒是將這筆錢還上啊?
若是沒有這批火銃重新組建起的神機營,你覺得我們還能守住目前的地盤嗎?”
郭壯圖被一個小輩如此數落,老臉漲的通紅。指著吳世琮:“你……你……你……”卻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你什麼你!仗著自己是陛下的岳父,就整日鼓唇搖舌,目無法紀,鼓唇搖舌,排除異己,整個大周有多少人受你打擊恨不得食爾之肉,寢而之皮!”
吳世琮常年習武,自帶著一股武人的凜冽威勢,一番話說出來嚇得郭壯圖連連後退,口中大呼:“跋扈!”
似乎文臣在和武臣交鋒的時候,總會伴隨著一句“武人跋扈”,彷佛不如此就不能凸顯文臣的正義性。
坐在龍椅上一直未發一言的吳世藩使勁兒地拍了一下書桉,大聲咆孝道:“你們這是當朕不存在嗎,要不要朕下來,你們坐上來。”
不管這位吳周的皇帝是否有權威,畢竟是繼承吳三桂的皇位,算得上大家都認可的國君。
皇帝一發怒,文武群臣齊刷刷地跪了下來,齊聲高呼:“臣等知罪,請陛下責罰!”
“若是責罰你們能讓大周逃過覆滅的命運,朕絕對會狠狠地責罰你們,可是責罰你們有什麼用,滿清依然在大肆進攻我大周的土地,社稷天下隨時都有滅亡的危險。
諸位愛卿首先要想的是如何渡過眼前的難關,而不是在朕的大殿上爭吵。
和你們相比。朕才應該是最不願意投降之人,自古投降的君主有幾個有好下場的!”
吳世藩如今已經二十歲了,雖然並不沒有掌握吳周絕對的權力,可是現在已經沒人敢小瞧這個年輕的君主。
不說吳周內部繼承了前明那種文武對立,就說武臣也分為宗室親臣派和功勳元從派。
派系林立的後果就是讓吳周本就不多的資源陷入內耗,王屏藩寧願選擇在巴蜀自殺,也不選擇退回雲南,這就是派系鬥爭的結果。
因為王屏藩明白,退回到昆明不但會受到文官責難,還會受到宗室親臣的指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