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一章 馬寶(第2/2頁)
章節報錯
“陳復莆說鄭氏十年前就有統一天下的能力,可是卻因為官員儲備的不夠,不願意使用滿清治下計程車紳官員,從而坐看我們與滿清打生打死,只在沿海地區出動,將沿海一圈兒的土地佔據。
這些年隨著沿海地區在鄭氏手中不斷的鞏固,鄭氏的教育體系已經成長起來,新培養出來的年輕官員已經在各個地方嶄露頭角,鄭氏已經下定了統一天下的決心。”
馬寶頭一次聽說,還有因為官員不足而放棄一統天下的,這天底下別的找不到,想當官的不有的是,只要有地盤,還愁沒有當官的。
“這鄭氏的當官的有什麼特殊嗎,怎麼還會缺當官的?”
“說到這鄭氏的官員可真不好當,不但到處受到限制,而且還要做出足夠的成績才能證明此官員勝任此官位。鄭氏一個縣的官員要比滿清和我大周多的多,各自負責不同的事物。
鄭氏的縣衙只是一個日常行政的部門,掌管一縣公共開支,老百姓生活水平上不去,縣官就要受到斥責,並要求做出合理的解釋。若是整日坐在衙門裡,不去田間地頭調查,切實解決百姓關心的問題,一旦被監督的御史臺官員彈劾,輕則罷官,重則會有牢獄之災。
《控衛在此》
而對於老百姓來說,交稅有專門收稅的衙門,報桉、打官司有專門打官司的部門,一個地方的治安問題太差板子就會打在提刑官的身上,稅收收不上來板子肯定打在稅務部門身上。
馬將軍可以將縣衙的各個部門理解為朝廷六部九卿向下的延伸,每一個部門都對應著地方的一個衙門,由上到下垂直管理,權責明確,非常易於管理。”
馬寶倒吸了一口冷氣,這樣龐大的官僚體系,一年需要多少賦稅才能養活這麼多的官僚,鄭氏養這麼多的官員,還能有充足的餘力養兵,可見鄭氏的實力是多麼的強橫。
“鄭氏養如此多的官員,他們的賦稅能夠支撐的住嗎?現在鄭氏的地盤不大,需要的官員不多,鄭氏的海外貿易盈餘還能支撐鄭氏的政權運轉。
一旦統一天下,鄭氏就要背上內地各個貧困的地方,若是這些地方也使用這樣的官員模式管理,鄭氏還能養得起那麼龐大的官僚隊伍嗎?
前宋的稅賦收入一直冠於歷代,可是依然被龐大的夯官、夯兵等拖垮,鄭氏難道要走前宋的老路?”
“馬將軍!我大周與滿清確實沒有那麼多的官員,可是這些做事的人就少了嗎?哪個縣衙裡沒有一大幫的胥吏、衙役,這些還是明面上的,那些白役、幫閒還沒有算在內。
這些人跟著胥吏、衙役做事沒有好處能幹嗎?這些好處從哪裡來,還不是盤剝百姓所得,鄭氏不過是把這些灰色地帶的人員放在明面上,將這些人都納入官府的財政體系內。
有了經制地位,而且還給出了上升空間,這些小吏大多數都會奮力做事,爭取在年度考核中評上一個優等,也好升上一級。
只要努力,小吏也有做縣官的可能性,這才是鄭氏這套制度的厲害之處,任何人想當官都要從最底層往上爬。
類似明清這樣科舉出來就直接當上一縣大令,然後被小吏與士紳勾結各種擠兌,掉進小吏與士紳設計的陷阱裡,要麼選擇與小吏和士紳同流合汙,要麼身敗名裂這種事情會最大限度的避免。
一個從最底層升上來的官員,對於底層的的貓膩非常熟悉,基本上不存在被小吏矇蔽的可能,除非官員本人自身出了問題,想要貪腐撈錢。”
馬寶算是聽明白了,吳世琮的內心已經徹底的被鄭氏的強大征服,對於吳世琮來說,鄭氏是不可戰勝的,投靠鄭氏才是吳氏最好的結局。
當然馬寶也是這樣認為,不過有一個前提是吳氏已經無法堅持之後,現在的吳氏遠沒有到山窮水盡的地步,鄭氏給出的條件一點兒都沒有吸引力。
“世子!鄭氏開出的條件太苛刻了,先不說陛下只給一個公爵的虛銜榮養,就說我們這些文武,還要在鄭氏接受培訓合格之後才能繼續當官帶兵。
到時候,我們能不能合格還不是鄭氏說了算,若是不想用我們,一句話我們不合格,我們就直接被打入另冊,老夫已經五十多了,還有多少光陰虛耗。
若是不在有生之年為子孫謀得一份富貴,又何必這麼多年刀頭舔血、戎馬廝殺!”
“馬將軍說的很有道理,正因為我們需要更好的條件,才不能把手裡的本錢賠光了,我們現在有三省之地,鄭氏開出的是這樣的條件,若是我們只剩下一省之地,鄭氏還能開出什麼條件?”
說了這麼多,馬寶都沒有動容,吳世琮的這句話打動了馬寶,吳世琮說的不錯,鄭氏可以拖,吳氏卻不能拖,拖得越久,吳氏的籌碼就會越少。
不過將大周徹底融入鄭氏還是讓人難以接受,這就等於是吳氏這些年的努力全都化為烏有,本來那個海外建國是個不錯的選擇,可是四千裡的距離,想想就讓人望而卻步。
“馬將軍,其實海路四千裡真的不算遠,想想那些西夷不遠萬里都能在我華夏周邊建立據點,我們在離大陸四千裡的地方建制立號有什麼不可以的。
最主要的是現在我們與鄭氏達成條件能夠得到鄭氏全程的幫助,鄭氏將我們安置到那裡是希望我們在那裡紮下根來,當然不會對我們不管不顧。
若是有一天我們的實力縮水到根本就不足以在四千裡外立下根基,你看鄭氏還願意為我們付出這麼多嗎?眼下我們要做的就是,盡最大的努力推動與鄭氏的談判成功。
只有鄭氏儘快介入,我大周的實力才能最大限度的得以儲存,晚輩也傾向於海外建國,有句俗話說的好,那就是寧當雞首,不當牛尾。”
馬寶沉思好長一陣時間,最後咬牙說道:“老夫要與楚王見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