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部的任務就是拿下金陵與從廣東北上的楊富部在九江會師,逆流而上,進取武昌。”

劉國軒沒想到自己一下子拿到這麼重要一個任務,可以說金陵一直都是南方的政治中心,其意義非比尋常,拿下金陵再控制長江,基本上就可以做到劃江而治了。

“臣領命!”

周全斌一看沒有點自己的將,當時就急了,這位好戰分子立刻起身問道:“大王!臣打哪裡?”

鄭經微笑道:“邦憲的任務更重!長江以北只有一個何義怎麼能行,寡人屬意邦憲從海州登陸,席捲淮揚,順勢挺進中原。

另外何義從天津出兵快速突進京城,在滿清沒有反應過來之前,拿下京城。在京城拿下之後,我華夏整個行政中心將由承天府搬遷至京城。

燕京形勝之地,北控草原,俯瞰中原,那裡才應該是華夏的都城,何義拿下京城,立刻出居庸關,搶佔宣大,不給草原各部落趁亂南下襲擾我邊牆的機會。

駐紮山海關外的謝永常,向遼沉進軍,爭取迫降在關外的滿清勢力,這些邊民長期生活在邊牆之外,能夠忍耐嚴寒,是理想的與羅剎人爭奪鮮卑利亞的人選。”

群臣都非常興奮,這麼多年,終於到了一統天下的時候,眼下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畢竟華夏與滿清簽訂有和平條約,沒有正當的理由,華夏出兵無法在道義上站住腳,儘管這種道義虛無縹緲,可是師出無名確實是兵家大忌。

在會議開完之後,華夏上下開始緊鑼密鼓的戰爭準備,七路大軍每部十鎮人馬,共計十七萬五千人馬。這些野戰兵馬是華夏陸軍的精華所在,為了維持這七十個鎮的人馬進行戰鬥,光是為這將近十八的人馬提供後勤的人數就是前方人馬的數倍。

就在華夏方面積極備戰的時候,吳週上下已經到了關鍵時刻,首先被突破的西線,滿清悍將王進寶攻入廣元,直逼巴蜀名城錦官城,吳周在巴蜀大將王屏藩心灰意冷之下選擇了自殺。

王屏藩一死,巴蜀之地立刻變成了一團散沙,清軍快速席捲了整個巴蜀,在這個過程中,清軍的屠殺平民的老毛病又犯了,滿清官兵上下以殺人為樂,男丁被虐殺致死,婦女被掠入軍營,晝夜淫樂,直至折磨致死。

整個巴蜀陷入一片恐慌的情緒當中,大量百姓為了躲避滿清的搜捕,藏匿於深山之中,不敢出來。一時間巴蜀能夠統計到的戶口十不存一。

訊息傳到華夏君臣的耳中,鄭經立刻對滿清朝廷發出最強硬的聲音,要求滿清朝廷必須嚴懲入蜀各個將領,所有參與屠殺的人馬,上至將軍下至小卒,必須處以死刑,以告慰枉死百姓的在天之靈。

如若滿清不對這些犯事的官兵進行處置,華夏有權做出任何的舉動,以應對滿清的屠殺行為。

這封措辭強烈的檄文華夏方面並沒有透過官方的渠道遞交給滿清朝廷,而是以報紙的方式由隱藏在滿清各地的天地會成員公開分發。

一時間滿清各地都開始瘋傳朝廷屠殺平民百姓的訊息,原本百姓對於朝廷高壓恐怖屠殺的記憶還沒有消除,一些年齡大的老人,還都記得滿清當年的暴行。

華夏的宣傳喚醒了百姓心中的恐懼,滿清治下風聲鶴唳,百姓甚至連門都不敢出,生怕被官府抓到把柄,找到屠殺他們的理由。

康熙應該是滿清最後一個知道屠殺訊息的人,等到他知道屠殺訊息的時候,整個華夏大陸已經是滿城風雨,使得滿清上下非常的被動。

康熙勃然大怒,立刻派御史調查是誰下令屠殺平民的命令。還沒等御史走到巴蜀,靖逆侯張勇聯合總兵王進寶彈劾滿將肆意屠殺百姓的摺子便送到了康熙的龍書桉。

看完張勇與王進寶聯合署名的摺子,康熙氣的渾身發抖,他倒不是氣滿臣肆意屠殺百姓,而是氣這些滿臣不分時候,外有強敵環伺,隨時都有可能尋找朝廷的破綻,以達到撕毀條約的目的。

如今這個屠殺不正好給了鄭經藉口嗎?康熙自從與鄭經在天津見面之後,就對鄭經加大的情報偵查力度,越是對鄭經瞭解的多,心中就越是恐懼。

隨著情報調查的深入,一個兵強馬壯的鄭氏海寇的形象已經印入了康熙的腦海,他相信以鄭經的實力,鄭經隨時都有席捲天下的能力。

康熙雖然想不通,鄭經為何一直壓制著手下,沒有在當初三藩亂起的時候就席捲天下,而是與滿清朝廷簽訂了和平條約草草收場。但是康熙可不認為是鄭經短視,一定是鄭經有著比統一天下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這幾年隨著鄭氏對南洋的深耕,不斷地從大陸遷徙人口到南洋耕種,康熙似乎明白了鄭經的想法,這個人是想利用戰亂多向外遷徙一些人口,以充實海外新佔之地。

應該是鄭經認為自己的後方根基並不穩定,需要將自己的後方打造的更加穩定才會進一步席捲天下。本來康熙認為鄭氏忙於內政,無暇顧及滿清與吳周的戰爭。

沒想到這些滿將依然是當年入關時的德性,根本看不清天下大勢,還是一味的以殺戮震懾天下。

如今鄭氏只用了一招將官軍屠殺百姓的惡行公之於眾,就讓天下輿情紛紛,朝廷陷入了被動當中。

康熙知道鄭經的檄文絕對不是為了嚇唬他,而是宣戰前的輿論準備,大清國馬上就要面臨鄭氏的大舉進攻。

在這種情況下,康熙知道,即使自己嚴懲了前線的帶兵將領,鄭氏也不會承認,而康熙也不會傻到為了討好鄭氏,去屠戮自己的肱股之臣。

為了應對鄭氏隨時都有可能發起的進攻,康熙在新修建起來的宮殿中召集自己的心腹重臣商議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