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四章 長崎討債(第2/2頁)
章節報錯
一直都是隻佔便宜不吃虧的倭國,哪裡願意當這個冤大頭,這件公桉就一直拖到了現在,沒想到鄭氏竟然為了這筆銀子不惜與倭國一戰。
這件事已經不是安清重次能夠做主的事了,儘管安清重次知道不管這件事最後的結果如何,自己的仕途已經到頭,等待自己的只剩下切腹自殺一條路。
安清重次再次懇請鄭經寬限一些時日,這件事他做不了主,需要上報給幕府。
鄭經非常大氣地點頭道:“可以!給你半個月的時間,若是半個月內,我們沒有收到任何反饋的資訊,就會預設貴國選擇了戰爭。
不過我華夏大軍在貴國家門口每耽擱一天都要耗費鉅額的軍費,這筆軍費也只能算在貴國的頭上。”
安清重次一聽到軍費這兩個字就心驚肉頭,也不知這鄭經又要獅子大開口,開出怎樣的價碼。
“請問華夏王貴軍一天的軍費是多少?”
“不多!也就二十萬兩吧!”
安清重次差點兒沒氣樂了,你鄭家一共來了多少人馬,百萬大軍嗎?一天要二十萬兩軍費。可是他知道鄭經不是跟他商議,而是最後通牒。
這件事答應與否需要幕府來抉擇,自己只能做一個傳話人。
安清重次離開之後,鄭軍便在平戶登陸。平戶是田川氏的藩地,田川氏根基就在這裡,這個地方將來是田川七左衛門的班底所在,不容有任何的破壞。
因此不管是否開戰,這個地方都必須安然無恙。華夏軍隊的登陸在平戶引起了一定的恐慌,不過在田川七左衛門與家兵的安撫下並沒有出現大的混亂。
《控衛在此》
劉國軒在安清重次走後,有些擔憂地說道“大王!這樣給倭國充分的準備時間,倭國絕對不會坐以待斃。肯定要調兵遣將,做出與我軍決戰的姿態,我們這樣做是不是有些冒險?”
“我們既然沒有能力將倭國滅國,那就要一次性將倭國打痛,寡人就是要給倭國調兵遣將的機會。
最好將江戶的倭國精兵也吸引到九州島上,在九州島上一次性將倭國的精兵打殘,更何況鹿兒島的薩摩藩野心勃勃,已經控制了琉球中山國,琉球是我華夏的屬國。
這一次必須一次性解決掉,琉球尚氏在崇禎年間就請求大明幫助其趕走侵略的薩摩藩,當時大明自顧不暇,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既然我們決定做華夏的主人,就要承擔起華夏的責任,琉球問題正好在這一次一併解決。”
“臣明白大王的意思,臣是擔心我們就三萬陸軍,就算是加上海軍能夠陸戰的兵力,也多不了多少,這點兒兵力一旦鋪開有些捉襟見肘啊!”
“這一點寡人也不是沒有考慮,半個月的時間,也就夠長崎到江戶打一個來回,就算幕府在這個時間裡能夠向九州島派遣援軍,倉促之間又能調來多少人馬?
頂破天也就能派來幾萬人,這點兒人馬一旦開戰能起多少作用?
況且開戰之後,海軍的主要任務就是進入馬關海峽、以及瀨戶內海,攔截本州與四國的援軍,三萬人應該足夠了吧?”
“只要海軍能夠攔住倭國的援軍,九州的這點兒人馬不在話下。”
林陛當即站起來說道:“觀光只管放心,只要海軍進入馬關海峽,保證不會放一個援軍進入九州。”
“公臺要謹慎行事,尤其是在馬關海峽非常狹窄,一旦被倭國的水師火船纏住,會帶來巨大的損失,因此,兩艘大艦不得在馬關海峽佈防。
而且海軍要防備海岸兩邊的炮臺,雖然倭國未必有什麼威力大的火炮,但是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林陛認真地點頭道:“大王知臣素來謹慎,絕不會給敵人偷襲的機會,不過白天好辦,臣最擔心的是倭國趁著晚上,仗著熟悉地形,偷偷向九州運兵。”
“倭人敢晚上運兵,臣定會讓他又來無回!倭人能夠登陸的地點也就那麼幾處,寬闊的地方有公臺的海軍巡邏,倭人肯定不敢硬闖,只能選擇最窄處偷渡。
我軍只要在最窄處以逸待勞,倭人敢來就等於是自投羅網,有多少都不夠我軍打的。不過九州是一個大島,只要有海軍,理論上可以在任何地方登陸,其他地方的登陸我們也不可不防。”
“這一點請觀光放心,海軍只會給倭國一次運送援兵的機會,就算我們抓不住敵人從哪裡登陸,卻能將運兵的船隻幹掉,沒有船隻倭人靠游泳游過來嗎?”
君臣三人,你一言我一語,便將整個九州的攻防戰略安排個七七八八,剩下的具體內容自然會由各部自己親自完善。
一直在一旁旁觀的田川七左衛門,看的目瞪口呆,這樣軍事戰略就在這樣跟閒聊差不多的環境下完成了。
自己這個侄兒還真是讓人捉摸不透,不過田川七左衛門很清楚,不管自己怎麼想,只要與倭國開戰,自己無論願不願意,都會被倭國認為是危險人物。
對於幕府來說,田川七左衛門屬於絕對不會被信任的人物,甚至還會被拘禁,連生命安全都得不到保證。
這就是這個時代的宗族觀念,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一人出事也是全家受累。因此在得知鄭經要攻打九州的時候,田川七左衛門毫不猶豫地就站在了鄭經這邊,而不是為自己生活過的土地張目。
做為後世之人,鄭經知道倭國人的尿性,絕對能夠在這種雙方的談判期幹出偷襲的事情來,因此鄭經特意給海陸兩軍提醒,一定要嚴防倭國的偷襲。